甘肅華亭,城鄉統籌開啟幸福門
初春的早晨,在甘肅省平涼市華亭縣山寨鄉南陽洼村,一排排紅瓦白墻民居錯落有致地點綴山間,一條條通戶水泥路如白色的飄帶從一個庭院延伸到另一個庭院,村文化廣場上群眾在一串串美妙的音樂聲中跳起了健身舞,好一派如詩如畫的文明和諧新農村景象。
近年來,華亭縣確定每年以地方財政收入的15%列支支農資金,改善農村基礎條件,通過強力推進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加快農村發展進程,逐步縮小城鎮與鄉村之間的差距,城鄉統籌齊心協力建設美麗鄉村。
城鄉一體化讓農村靚起來
走進華亭縣馬峽鎮寺溝村,嶄新的青瓦白墻小康屋整齊劃一,通戶水泥路干凈整潔,新穎別致的太陽能路燈矗立在道路兩側,在新修建的文化活動廣場上,村民們聚在一起暢談農村的發展變化。
2013年以來,寺溝村投資1300多萬元,對居住條件較差的郭老灣社實施21戶群眾整社搬遷,新建農宅48戶,實施“五改三建”95戶,配套溫棚牛舍、衛生廁所、沼氣池和自來水等設施,全村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居住面貌發生較大改變。同時,該村投資48萬元建成了村標準化農民綜合服務中心,配套村級衛生所、便民超市等公共設施,修建休閑長廊,配套各類健身器材,給文化廣場增添活力。
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工作是關鍵。2013年,該縣落實重點農業農村項目7類81個,完成投資8.8億元,10個省縣列整村推進、10個舊村改造、10個移民搬遷、10個環境綜合整治及2個鎮列整村推進項目,新建、改造農宅4720戶,集中安置塌陷區和偏遠山區群眾960戶,硬化村社道路45公里、整修產業路30公里,新建村級文化廣場和便民服務中心16處,并配套安裝健身器材體育設施。
驅車行駛在縣城及偏遠鄉村,隨處可見寬敞平坦的柏油路、水泥路,不時見到通往鄉村的公交車以及穿行其間的私家車、農用車。現如今,華亭縣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569.4公里,全縣10個鄉鎮、1個工業園區全部通柏油路,101個行政村有99個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建成7個鄉鎮汽車站和95個行政村汽車停靠點。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汽車站點全覆蓋。
此外,華亭縣基本實現了“自來水化縣”目標,行政村供水覆蓋率達100%,農村人口飲水安全覆蓋率達到97.7%,城鄉供水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
農民市民化讓生活美起來
關山腳下的神峪鄉吉家河村,過去村舊、人窮。2013年新農村建設中,通過舊村改造,農民住上了小康屋,吃上了自來水。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村民搭建起100座蔬菜大棚。生活富裕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開始豐富起來,茶余飯后村民三三兩兩來到廣場上打乒乓球、蕩秋千、唱小曲兒,盡情享受著城鄉“一體化”帶來的實惠。“現在村上的水泥路修通了,小廣場、村部建設等項目已全面竣工,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致富奔小康的路更寬了,信心更足了。”吉家河村村民馬耀林高興地說。
建設新農村,城鎮是龍頭。華亭縣近年來堅持把新農村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開展“五村聯創”,全力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步伐,完善提升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優化人居環境。
縣城東區和神峪等4個鄉鎮中心區控制性詳規批復實施,安口等2鎮10村風貌特色規劃通過評審。策底農貿市場等35個小城鎮建設項目竣工投用,建成了河西鄉河西村等一批特色鮮明的示范村,全縣新農村覆蓋面達到80%以上。
在新農村建設中,該縣注重村容村貌改善,教育引導農民建新村、塑形象,改舊村、變生活,以村鎮為主體,以縣城4個出入口、鄉鎮集貿市場和公路沿線為重點,深入持久地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大力實施村莊凈化、綠化、亮化、硬化、美化工程,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現狀,實現了城鄉均等化。
在策底鎮策底村村民薛新輝看來,“出門就是超市,垃圾集中處理,衛生站就在家門口,家家戶戶有自來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該縣加強了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事業建設,去年財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達9.3億元,有效解決了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
如今,華亭縣來自采礦塌陷區和偏遠山區鄉村的8428戶農民搬遷進了縣城或小城鎮安居樂業。通過建設城鎮和新農村,戶籍變成了“農轉非”,目前,華亭縣18萬人口中,城市人口達9.19萬人,一半人口變成了市民,全縣城鎮化率達52.1%,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讓華亭鄉村越來越美麗,城鄉群眾正昂首闊步向全面小康邁進。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造城運動”也是一種城鎮化欠賬
面對因過分追求城鎮化而帶來的繁華與破爛齊飛后遺癥,一些地方的對策明顯有些遲鈍,甚至到了相當被動的局面。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問題,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決策偏離了正確軌道。【詳細】
河南省以載體建設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不斷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
專題丨特色小鎮,究竟該如何建?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它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