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鎮化進程中如何留住古城古村
城鎮化進程中如何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避免千城一面、村村雷同,成為文化領域全國人大代表格外關注的問題。
3月9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舉辦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指出,現在我國傳統村落有200個,10年丟失了90萬個村落,保護形勢十分嚴峻。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保護、發展傳統村落的政策措施,將搶救、保護、發展傳統村落納入城鎮化、城鄉統籌、農村文化發展、華夏文明傳承的總體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古城保護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誤區。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廳廳長鄭曉幸認為,除缺乏保護總體規劃、盲目開發導致建設性破壞之外,古城“特色危機”問題比較突出。由于古城規劃內容趨同造成古城風貌千篇一律;由于“重設計輕管理”,景觀、環境、空間規劃理念和手法滯后,保護方式簡單化,使得城鎮的歷史聯系和記憶被割裂。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地方盲目恢復歷史遺跡、修建仿古建筑,甚至拆掉真文物修建假文物等,嚴重破壞了古城的歷史文化價值。
因此,鄭曉幸建議,在積極督促地方政府充分研究認識古城歷史文化價值的基礎上,組織住建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等部門編制綜合性、戰略性古城保護規劃,并建立國家層面的古城保護工作機制或古城保護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共同協商解決古城保護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010年12月,國務院公布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城鎮化總體布局提出了“兩橫三縱”戰略,提出的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即禁止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共1443處,總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2.5%。盡管如此,規劃并沒有將數以千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體現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150處大遺址和近年開建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納入其中。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國家應盡快啟動古文化遺址保護規劃,制訂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應充分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及時彌補《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留下的空白。另外,還應盡早啟動中國古文化遺址保護與利用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構建國家層面的古文化遺址保護與利用空間發展戰略,與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進行對接,形成支撐,為“十三五”或更長時期的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策略提供指導。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如何防止中國歷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決歷史文化街區在開發中千街一面的問題,首先要從理念和認識的高度真正將歷史街區作為一項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再開發,只有這樣才能自發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價值,并將之作為推動老城復興的重要手段加以傳承和發揚【詳細】
官員被免職建園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遺產
園林是蘇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園林的歷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古代園林都是官員被貶官后回家建起來的,蘇州自古就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詳細】
自然和文化遺產當共同保護
地理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同自然條件的影響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文明。當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惡化或消失,文明就會隨之塵封。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歷史。【詳細】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建設探討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是指以重要文化遺產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遴選,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突出公益性,開放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