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設計風行時代,"本土設計"的理性思考
2014-03-10 11:53:2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
盡管早已成為中國建筑設計大師,并有西安阿房宮凱悅酒店、北京外研社大樓、安陽殷墟博物館等許多成功的設計作品,但是直到2009年,歷經多年實踐積累后,崔愷才首次提出“本土設計”概念。
何為“本土”?雖然一詞多意,但其最基本的解釋,還是指“以土為本”。
因此,在崔愷看來,“本土設計”的含義是指“以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為本,設計出呈現不同特點的建筑”。也就是說,“建筑設計要接地氣”。“我認為,只要設計的出發點來自特定的場地、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氣候條件,那么都應該算作本土設計的范圍,這并不是一個很高的標準,而是一個基本的價值觀。”
而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大師程泰寧的理解中,“本土設計”的核心,就是對環境——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的理解和尊重。“環境蘊育著自然與人文資源的‘代碼’,設計師需要去思考、發現和表達。”
“其實,本土設計概念的內涵遠遠大于傳統、民族、地域等概念,包含的要素既有人文的、又有自然的,既有歷史的、也包括當代的,只要能影響到建筑所處的環境的要素都在其中。而本土設計就是要從眾多的要素中尋找思路,用當代的設計語言巧妙地將其表達出來,從而成為有本土特色的建筑作品。”談到本土設計的理論基礎,崔愷如是說。
編輯:zhaox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