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關注“地下工作”
近年來,地下管網的安全問題,建筑的地下滲漏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帶著群眾的期待與寄托,“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林達集團董事長李曉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林海燕一行深入企業、街區,開展了一場以“地下滲漏與建筑安全”為主題的調研活動。
隱蔽工程問題多
調研過程中,曾在住建系統工作過的賴明委員指出:我國地下管網有總長超過15萬公里的“隱蔽工程”,由于長年埋設地下,又涉及多個部門,因此質量安全隱患較多。目前,城市地下供水管網滲漏率多達30%,大量的水通過管網滲漏,會把大量泥沙帶走,形成大量塌陷,構成工程隱患。
記者發現,參加這次調研活動的很多都是“老建筑”、“老防水”。大部分委員們認為,建筑質量問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地下滲水,很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長時間才會顯現,并最終影響建筑安全。所以,當前一定要重視建筑地下防水與地下結構質量,不管是從設計、建筑環節,還是監理環節,所有企業都必須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為子孫后代負責。
委員們還認為,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建立地上與地下統籌協調的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重點加強城市管網綜合管理,盡快出臺相關法規,統一規劃、建設、管理,規范城市道路開挖和地下管線建設行為,杜絕“拉鏈馬路”、窨井傷人現象。在普查的基礎上,整合城市管網信息資源,消除市政地下管網安全隱患。建立城市基礎設施電子檔案,實現設市城市數字城管平臺全覆蓋,促進城市防災減災綜合能力和節能減排功能提升。
據了解,除了地下管網問題較多外,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滲漏率高達80%,滲漏開始從衛生間、地下室、外墻等逐步蔓延到了包括地鐵、高橋、橋梁、垃圾填埋、大壩等在內的許多重大工程領域。就在政協委員調研的前幾天,北京市朝陽區甜水園街與水碓子中街交叉處地面出現塌陷,形成了一個直徑6米的天坑,這次事故再次將地下滲漏的安全問題引入公眾視線。“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大力開發地下空間工程——地鐵、停車場、商場、隧道、綜合管廊、體育場等,但這些建筑卻不同程度地受到地下滲漏的威脅。”賴明表示。
千萬不能“貽患于未來”
地下滲漏尤其是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滲漏,被業內稱作為“癌癥”。北京龍陽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認為,滲漏意味著地下混凝土結構可能存有缺陷,如酥松、孔洞、貫通裂縫等。在地下水的侵蝕下,隨著時間的累積,這些缺陷會逐漸擴大,導致鋼筋銹蝕、混凝土劣化等一系列問題,最終損傷建筑結構,引發建筑形態改變,危害建筑安全。
他還將建筑工程比喻為一棵樹,地下工程比喻為樹的根,“根爛了,樹會怎樣”因此,對于這些問題,一些委員認為:地下工程的安全質量,千萬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藏患于未來,更不能采取鴕鳥的辦法消極和回避,讓子孫后代用生命為我們今天的不負責行為埋單。”
北京市政府專業顧問、著名工程專家楊嗣信教授更是指出,“建筑地下防水對于建筑安全的重要程度,僅次于建筑結構。”他介紹,根據對國內建筑事故的調查,70%以上的公用、民用建筑物事故來自屋面和外墻滲漏,特別是劇場、體育場館等大型公共設施,80%以上都出現過滲漏事故;80%以上的地鐵、隧道及市政工程都曾出現因混凝土開裂而導致的工程滲漏事故。實際上,現在建筑工程的防水材料和技術水平越來越高,驗收合格率越來越高,但使用中的滲漏率卻也越來越高。
怎樣解決這樣尷尬的“三高”?王偉指出,建筑地下防水既然是系統工程,企業就要打破獨立作業的傳統模式,拋棄長久以來形成的過度依賴“材料”的思維,融入到整個防水關聯關系中。從“被動防水”轉換為“主動防水”,從源頭做起,在勘探、設計、防水混凝土生產與施工、防水材料供應與施工、細部構造、后期維護的關聯過程中,通過管理鏈條環環相扣,把防水的理念貫徹始終。
部分政協委員同時提出,對涉及民生和城市安全的城市管網、供水、節水、排水防澇、防洪、污水垃圾處理、消防及道路交通等重點項目納入城市人民政府考核體系,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城市予以表彰獎勵;對質量評價不合格、發生重大事故的政府負責人進行約談,限期整改,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最后,參與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紛紛表示,地下管網安全和防止建筑地下滲漏是一個天大的問題,也是今后一段時間行業面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展。他們將通過這次調研,形成專門的提案,向本屆“兩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造城運動”也是一種城鎮化欠賬
面對因過分追求城鎮化而帶來的繁華與破爛齊飛后遺癥,一些地方的對策明顯有些遲鈍,甚至到了相當被動的局面。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問題,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決策偏離了正確軌道。【詳細】
河南省以載體建設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不斷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
專題丨特色小鎮,究竟該如何建?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它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