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之解到社會創新,生態治理的深度思考
霧霾是怎么來的?
理解大氣污染問題并不復雜。它就是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廢氣吸收或驅散能力與這個地區的人口廢氣排放量的平衡。當人排除的廢氣量遠遠大于自然環境的廢氣吸收能力時,就會發生空氣污染現象。
東部地區長期持續的城市建設使大面積地表覆蓋上了混凝土,廢氣中的微粒沒有著落的地方,削弱了這個地區的廢氣吸收能力。冬天又是植物休息的季節,植物的廢氣吸收能力也處于最低狀態。此外,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隨著能量使用量的提高。原來北京人不論怎么冷,該騎車的人還是騎車,現在都變成了開車族。過去長江兩岸的人冬天是沒有取暖設備的,可現在也都用起取暖空調了。中國的能源主要是從煤和石油中來的。能量使用總量的增加必然伴隨著廢氣排放的增加。在這種廢氣消化與排放嚴重失衡的基本狀態下,任何一個導火索都可能造成類似霧霾這樣的嚴重污染氣象。
霧霾能不能治好?如何治理?
空氣污染的治理本身很簡單,肯定是可以搞好的。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藍天就能看到空氣治理的希望。但令人尷尬的是,環境污染是同經濟興旺的程度成正比的。環境污染大、廢氣排放高,間接地說明這里的人類活動活躍、人氣旺、財氣也旺。空氣治理真正的難處在于如何能不過分打擊這里的人氣和財氣,又能實現環境改善。
空氣污染的治理可以有三個層次的解法:第一個層次是促進產業與技術升級的政策控制,既通過排氣制規來懲罰污染源頭,又通過獎勵來鼓勵低污染產業的進駐,從而實現人口、產業、設備的更新換代。比如通過汽車的排氣制規來促進汽車和燃油的更新換代;通過提高企業廢氣排放標準,關閉或轉移一些無法達標的產業。英國和日本等國都有通過這種方式成功進行污染治理的先例。
第二個層次是能源供應與能源利用的智慧整合,即通過對電、氣、光、熱的綜合優化供應,延長一次能源的供應鏈,提高能源的總體利用效率。比如每家燒一個爐子,即使每個爐子都滿足最嚴格的排氣標準,煤的使用總量也不會減少。即使能看到每個爐子的排氣都很干凈,整個地區的污染并不一定會減少。但是如果一個小區1萬人共用一個大鍋爐,并且先把鍋爐產生的蒸汽用來發電,然后把余熱為小區供熱。延長了能量利用鏈,能源供應方的利益容易提高,設備水平容易提高,能源消耗的總量也可以減少。這種思想的延伸就可以形成各種智慧小區、智慧城市等。
第三個層次是生活方式的進化。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能源消費的正比關系,根本原因在于人們對逆自然生活方式的崇尚。冬天本來就該穿厚衣服,應該用自己的體溫來取暖;就應該少出門,多睡覺。這種順自然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優秀的節能減排技術都更有效、更廉價。雖然讓現代人回到傳統順自然生活也許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能把傳統生活模式進行一些現代化的轉變,就能形成更高層次上的現代解。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