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宜居:大美東營的幸福檔案
幸福民生,渤海人居的標志性高地
國以民為本。人民的安居、民生的幸福是衡量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尺。
東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從醫療、民生、出行等各方面為市民創造溫馨便捷的服務,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有些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通病”。東營市高度重視醫藥分開、破除“以藥補醫”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全市10家政府辦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東營市成為山東省首個以市為單位所有政府辦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的市,實現政府辦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銷售“全覆蓋”。
東營市對具有常住戶口的60周歲以上老人實行免費乘公交車的政策。為保證殘障人士無憂出行,東營市對無障礙設施實現“零距離”規劃。城市無障礙設施安全便捷,城區居住區基本實現了無障礙化;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配套比較完善,對1696戶肢體、聽力和視力殘疾人實施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中心城區殘疾人已基本實現了家庭無障礙化。東營市也被評為“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
東營市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劃建設了一大批文化基礎設施項目。科技展覽館、雪蓮大劇院、黃河文化博物館、奧體中心、兒童樂園、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配套完善,讓市民無需走太多的路程,就能盡情享受文化和科技帶來的心靈充盈。今年,東營市還實施了群眾文化藝術館、黃河影劇院提升等文化設施改造工程,工程累計投資近45億元,建筑總面積達83萬平方米。
東營市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統籌,并軌運行。全市城鄉低保標準居全省第二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居全省第一位。2012年在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列地級市第三名,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東營市財政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服務投入,設立了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安排3000萬元并逐年增加,用于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近年來,東營市策劃了一系列異彩紛呈的大型文化會展旅游節慶活動,包括黃河口之春、黃河口文化藝術節、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賽、孫子國際文化節等規模大、層次高的國內、國際文化盛會。
東營,這個年輕卻充滿著無限發展潛力的城市,城市品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2011年,東營市投資1800余萬元啟動實施了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項目,并于2012年投入試運行。系統建設采用信息共享原則,實現了市公安、交警等視頻監控系統資源的共享,同時融合市政服務平臺、市國土局GIS地圖以及其他部門機構的現有資源,實現了低投入、高效益。整個城市的管理功能、管理水平、管理成效實現了新突破。
東營市一直注重人居環境建設的改善和提升,目前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2.08%,居山東省第4位,城鎮化質量指數居全省第五位;住房保障工作突出,城市人均住房41.3平方米。同時,東營的服務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2010年以來,全市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4%,投資增速穩步提高,年均增長25.2%。商貿流通業穩步發展,魯百集團黃河路店、億豐國際家具廣場、樂購、樂天瑪特等一批重點商貿流通設施建成運營。文化旅游業快速提升,龍悅湖旅游度假區、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孫子文化旅游區等一批旅游景區加快建設。金融業增勢迅猛,全市銀行機構達21家,保險公司達31家。科技服務業發展加速,以國家級科技服務機構為骨干、省級科技服務機構為支撐、市級科技服務機構為基礎的區域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服務外包業快速增長,全市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到62家,完成離岸外包執行金額2315.8萬美元,同比增長664.8%。
數字可以計算,東營的發展前景卻不可限量。東營就像一幅畫,一幅由油洲變綠洲的生態宜居之畫;東營就像一首詩,一首社會和諧共榮的溫馨魅力之詩;東營就像一部書,一部沉甸厚重的新城崛起之書;東營就像一個夢,一個建設者蓄勢起航建設更加輝煌的美麗之夢……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