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宜居:大美東營的幸福檔案
“2013年中國人居環境獎”榜單公布,山東省東營市位列其中。
山東東營,這座成長崛起于鹽堿灘上的生態之城,又添了一塊綠色的國字招牌。勵精圖志的東營,已經完成了從鹽堿荒灘到生態宜居的華麗轉身。中國人居環境獎是擁有生態、秀美、宜居、宜業人居環境的東營交給市民絢麗而又厚重的民生答卷。
生態立市:“綠化禁區”的顛覆性更新
建立在鹽堿灘上的東營市,在建立之初就被下了“綠化禁區”的“魔咒”。多風、少綠、鹽堿、荒涼的東營也被稱為山東的“北大荒”,“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鳥無枝頭棲,人無樹乘涼”成為建市之初的真實寫照。極其脆弱的生態環境、平均17‰以上的土壤含鹽量,使東營一度被列為“綠化禁區”。所以,又有了“年年種樹不見樹,電線桿子比樹多”的無奈調侃。
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東營市的建設者們初步掌握了“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水鹽運動規律,在綠色實踐道路上,逐步探索出濱海鹽堿地城市綠化的新路。他們注重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到大環境綠化與城區綠化相結合、公共綠化與庭院綠化相結合、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促進城市人工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發展。以道路、河渠綠化為框架,公共綠化為重點,庭院綠化為基礎,喬、灌、花、草合理搭配,把綠地擴展到城市的每一個區域和每一個角落,形成了點線面結合的城市大綠地系統以及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人居環境和“大綠地、大空間、大水面”的城市風貌特色。到2020年,東營中心城區將形成由“十一橫十六縱、四帶四十三園”等主體綠地系統打造的“濕地森林外圍環繞,碧水綠道串聯交織,綠地公園星羅棋布”的網絡格局。將規劃4條區域綠道、8條城市綠道、25條社區綠道,連接風景旅游區、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及社區公園等休閑場所,全長為1653.22公里,將實現人均公園綠地達到21.7平方米以上、綠地率達到43%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
東營市濕地資源豐富,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年輕、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城區內及周圍大大小小的水庫、常年積水的低洼地,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生態濕地,“濕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濕地”成為城市的一大特色。東營市高度重視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管理,使原本脆弱的生態不斷得到恢復,東營市也由此被冠以“濕地之城”的美譽。
資源循環利用、經濟多元共生、碧水綠脈共融、環境潔凈優美、社會文明和諧、人居舒適安康,是東營市正在描繪的一幅生態藍圖。
自確立生態立市戰略以來,東營市已先后成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并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確認為“國際綠色產業示范區”。東營的快速健康發展在全國引起關注,生態立市的“東營模式”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看寧夏海原生態之美(多圖)
如今,生活在寧夏海原的人無不感受到海原的發展變化,變得更美、更漂亮了!這主要得益于近幾年海原縣全面加快推進城市建設步伐,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新縣城所取得的成效。【詳細】
云南玉溪:綠色發展“全境打造”魅力之城
從“全域治理”到“全境打造”,玉溪市的城市工作經歷著一次美麗的變革。目前,玉溪市已初步形成“一核一區、一帶三軸”的空間布局和中心城區“一城四點、三水四山”的生態城市格局【詳細】
中創環亞景觀方案最新作品發布
本項目由新港房地產開發(武漢)有限公司開發,項目位于武漢主城區的西南,武漢經濟開發區的北部,毗鄰四新城市副中心,三環線從北面經過;項目北臨太子湖,東接外國語學校,南靠新民社區,東臨東方高爾夫俱樂部;萬達廣場位于項目西南1.5KM,周邊配套較好。【詳細】
南寧獲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承辦權
經住房城鄉建設部批準,南寧市力壓其它申辦城市,喜獲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以下簡稱園博會)承辦權。本屆園博會建設主題為“生態宜居,圓夢園林”,計劃于2018年12月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同期舉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