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秋:福建分級模式保護濕地切合實際
在人民網福建頻道舉辦的“福建改革發展網絡建言獻策”濕地保護專場座談會上,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生物技術系主任、福建省自然保護區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劉劍秋介紹說,近二十年來福建省建立了一些國家級和省級的濕地自然保護區,這些保護區所保護的面積大概有13.93萬公頃,占全省濕地面積的16%左右。“就數據來看,保護濕地,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福建地少人多人地矛盾大
“在保護過程中確實也存在保護、開發、利用的矛盾。因為我們福建省人多地少,可開發利用土地不多。”劉劍波指出,福建省最大的兩塊未利用地是荒草地與灘涂,分別是51萬公頃、21萬公頃。由于國家對林地、耕地的重視。所以將來荒草地與灘涂可能會是福建省土地開發的重點,因此未來濕地的開發與保護的矛盾會越來越大。劉劍秋表示應該出臺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以應對濕地即將要面對的開發問題。
濕地可采取分級保護模式
“因為全面的保護濕地,一寸都不動,那也是不實際”。劉劍秋表示濕地可以采取分級保護的方法。對于有明確法律法規保護的,對福建省有重大生態價值的濕地,例如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海洋公園、水產總值資源保護區等要進一步的補缺補漏,完善它的保護工作;一些沒有什么經濟價值的少量濕地,在不改變濕地結構跟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保護性開發。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江西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近日,江西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成立,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擔任顧問。本屆專家委員會由來自生態環境、氣象、土壤、地理、監測、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的31名專家委員組成,其中外省專家7名。【詳細】
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