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建生態補償制 莫讓綠色水塔失色
速建生態補償制,莫讓“綠色水塔”失色
本報全國“兩會”直通車近日征集到的“民間議案提案”—“祁連山生態保護”引發參加全國兩會代表和委員們的熱議。3月3日,來自祁連山腳下的全國人大代表常海霞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她已經精心準備了議案和大會發言材料,呼吁建立祁連山生態補償機制,莫讓“綠色水塔”失色。
草場退化嚴重祁連山生態整體惡化
“盡管這幾年國家逐步加大祁連山生態治理,但祁連山生態局部好轉、整體惡化的趨勢沒有改變。”談及祁連山生態,常海霞的神情凝重。“用我的感受來說,我小時候看到的祁連山,遠處雪山皚皚,近處綠草茵茵。可現在,即使在冬天,只有雪山頂部有點雪。草場更是退化嚴重,現在大片大片枝葉枯萎,到了夏天根部稀稀拉拉地發出些綠芽;十幾年前在草地上行走,各種草籽能裝滿鞋子,現在草場退化,牛羊只有啃的草沒有吃的草;十幾年前能沖得動牛的河流,現在人騎著摩托就能輕松過去。”常海霞說,短短十幾年,草原從之前的“風吹草低見牛羊”變成了“草色遙看近卻無”。
小冰川將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受超載放牧、墾荒種地、采礦探礦、劈山修路和管理缺失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祁連山水源涵養區出現了冰川退縮、雪線上移、植被退化、水源涵養功能減弱、水土流失加劇等諸多問題。據多年從事生態保護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尚勛武介紹,根據衛星遙感資料顯示,祁連山最低雪線正逐年升高,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6.5米的速度上升,個別地區的雪線年均上升高達12.5-22.5米。以此推算,面積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將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強支持到本世紀50年代以后,生態環境日趨脆弱。此外,目前祁連山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約為1400立方米,低于國際公認的1700立方米的警戒線,也低于全國人均2135立方米的水平。荒漠化面積每年以0.78%的增率不斷擴展,風沙線每年以3到5米的速度推進,個別地區達到8到10米,自然生態環境已十分脆弱。
代表委員建議:盡快建立生態功能區補償機制
針對祁連山生態現狀,常海霞代表建議,應盡快建立祁連山生態功能區補償機制。把天然林管護、天然草場、水資源、礦產資源開發、生產資料全部納入補償機制。將牧民從生態區搬出來集中定居,其中一部分轉化為生態管護員,另一部分支持其發展旅游及舍飼養殖等產業。
尚勛武委員則建議盡快啟動實施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依法禁止保護區內一切違法生產、生活活動,嚴格限制祁連山保護區核心區及緩沖區內礦產開采、水電建設、旅游開發等經濟活動,嚴厲打擊毀林毀草、亂砍濫伐、亂采濫挖等違法活動,確保祁連山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安徽推行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城鎮生態網絡規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
河北衡水:以園林綠化打造城市“高顏值”
近年以來,我市(河北省衡水市)園林綠化不斷升級,改變了原先單一的綠化格局,謀劃實施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重點綠化建設項目,全市園林綠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19%,綠地率達到36.91%,人均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