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善波:濕地具有無與倫比的生態倫理美學價值
在人民網福建頻道舉辦的“福建改革發展網絡建言獻策”濕地保護專場座談會上。福建農林大學校黨委副書記、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翁善波教授從生物學的角度向我們分析了濕地的特性和濕地保護的重要性。
“濕地是活的有機生態系統,不是僅僅靠移植幾株珍貴樹木、種植若干花草、構筑一片水域,因為缺乏內在關聯性的‘濕地’根本不能算濕地。”翁善波說,濕地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從生態規律而言它所要體現、所要表達的必然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物和生物間以及生物和環境間的機能整體性、生態的自主功能。“當然,對于濕地,其還有一個特性就是突出的生態易變性和脆弱性,主要是因水況變化而變化”。
翁教授指出,濕地之所以要為我們所珍惜,是因為它對生態系統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濕地作為大自然生態結構板塊的重要組成,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與其她生態系統共同在結構上維持著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平衡,同時它還擁有強大的水、陸兼具的生態功能。其次,濕地是地球的碳匯中心,其覆蓋地球表面雖然僅為6%,卻固定了地球近1/3的碳,為地球20%以上的已知物種提供生存、繁衍環境,形成了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物環境。
“正是因為濕地生物存量的豐富,才能夠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物質利益,如湖泊的漁獲、水稻田的大米、水生植物的利用等”。翁善波還指出,除了提供這些物理作為外,濕地動人心魄的水陸相襯的自然之大美,對呼喚強化現代人內心的“生態意識”、“生態情懷”也能起到獨到的參贊化育作用。
“這是濕地無與倫比的生態倫理和生態美學價值”。
翁善波表示,要修復、維持濕地的作用與魅力,必須要做到科學的保護濕地,并理清濕地與人的關系。
劃定濕地紅線保護原生態濕地
“我想對于還沒有受到人類生產生活太大影響的濕地,最好最科學的保護,就是前不久政協會上在呼吁要建立原生態的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紅線,人不要再干預它。”翁善波認為劃定濕地的紅線,把原生態的濕地盡快盡可能的保護起來是當務之急。
減少乃至禁止人對濕地繼續進行干擾
翁善波表示,對于已經遭受到人類生產生活干擾,但生態基礎結構和機能尚存的濕地,最簡便、最有效、最科學的辦法就是最大幅度的減少乃至禁止人對濕地繼續進行干擾,一方面主要靠生態自主動力,一方面將適合當地濕地條件的生物物種進行復種、放養,讓其相互平衡,適應恢復。
人為努力完成濕地的恢復性建構
對于已經因人類生產生活而遭受嚴重干擾乃至退化的濕地的修復,翁善波指出,首先是完全終止繼續干擾破壞濕地,保護原生態尚存的各類生物,積極尋找、采集最適合當地條件的鄉土物種予以復種、放養,在充分遵從、利用生態自主動力的支撐下,通過人為努力將濕地生態基礎結構搭建起來,完成濕地的恢復性構建。
處理好人與濕地、發展與保護兩大關系
翁善波說“人應該從現在的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升華到十八大報告提出的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境界。”他表示解決發展與保護的問題應在制度層面尋求方法,人要為自然立法,要在發展規模、發展速度、發展質量上針對有限自然資源以及環境的約束做出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做到既要實現經濟社會的發展,又不對濕地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對此他提出三個約束:第一,如果將濕地作為生態功能區來規劃,那么就應完全停止人的生產生活活動對濕地的侵占、干擾;第二,濕地如果作為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利用場地,那么也只能適度規模地在濕地資源再生能力可承載范圍內展開;第三,要做到嚴格限制土地開發利用對濕地的侵占,科學防止生產生活項目對濕地生態系統平衡產生結構性的破壞,譬如水污染、水溫的變化等。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江西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近日,江西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成立,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擔任顧問。本屆專家委員會由來自生態環境、氣象、土壤、地理、監測、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的31名專家委員組成,其中外省專家7名。【詳細】
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