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修復城墻為何惹爭議
圍觀:在上周召開的“兩會”上,惠州市副市長劉冠賢透露,惠州將修復明清古城墻。惠州古城墻現有長度為300米,接下來會修復400米左右,完成后達到700米。自朝京門至文筆塔一帶的古城墻都在本次維修范圍內,將清理古城墻周邊違規建筑,規劃帶狀社區公園,擴大舊城區的公共空間。目前,規劃初稿已經完成,經城市規劃委員會討論后,預計3月份進行公示。
說說:這不是惠州官方第一次對古城墻表示感冒。不過,修復古城墻的消息甫一披露,依然在本地引起無數言語的爭論。在官方看來是保護城內殘存古城墻的利好消息,卻遭到很多網友的極力吐槽與反向解讀,有自認洞穿官方伎倆的,說“新一輪打著修復古文明的破壞活動開始了,我要趕緊拍照留念,對那些假古董沒任何興趣”,有無奈提醒前車之鑒的,說“希望不要搞成水東街的樣子,抽空趕緊去看看,晚了就面目全非了”,有想為這些年城市歷史遺跡破壞潮求解的,說“沒有歷史的城市,是因為所有的城市執政者都是這座城市的過客,不是城市的主人”。
看得我心驚肉跳,但又不敢全盤否定網友之所言,指稱他們不過是杞人憂天,只好返身歷史的角落,找尋古城墻保護與拆建之間的邏輯,權為今日的紛爭作些注腳。
作為防御工事的城墻,是傳統中國都市形態最為顯著的特性。在歷年的戰事沖擊、改朝換代、歲月洗禮及城市擴容中,城墻的毀圮、修繕與重建都是常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似乎也沒有哪朝哪代的知府縣令因為修建城墻被指為破壞“古跡”。從清末民初起,革命派和地方士紳對城墻有不同的看法,革命派主張拆城門、毀城墻。杭州、南京、廣州等城市都經歷過這一激進的拆毀城墻階段。那是多種時代因素交合的結果,一方面是體制的更易,城墻被當作皇權的象征而遭到清算,另一方面是西方建城理念的輸入,拆城墻筑環城馬路被普遍認為是打造現代都市的基礎。呼吁保護城墻的少數派,則被奚落為“保守的歷史家和藝術家”。
惠州縣城、府城古城墻的衰落史與這一全國性的風潮同步。1925年東征結束后,省城惠州同鄉會聯名呼吁政府盡快拆除府城城墻,以免再次被人割據。幾年后,府城城墻基本上拆完了。史料記載,1935年時縣城城墻南門就被拆去,以便惠平公路通車。1939年劉秉綱任惠陽縣縣長時,成立“拆城委員會”,將縣城城墻大部分拆除。和歸善縣城的城墻一樣,府城城墻大規模拆遷始于1928年惠州成立惠城改良街道委員會和1933年成立拆城委員會之后。城墻被拆后建成今天的環城東路、中山南路南段、長壽路、南門路和環城西路等路段。
至少要到“文革”后,城墻的歷史文化價值才被重新認識。1990年,明城墻被定為惠州市市級文保單位,但僅存朝京門至合江門一段,全長500米,墻身中夯實土,外以紅砂巖和表磚砌筑,據考證,此段殘垣,除少量青石條為清代加筑外,大部分磚石為明代遺物,對研究惠州城市的歷史演變、建筑形制和城防體系具有重要的價值。
以上所述算是明城墻的前世,而它的今生同樣坎坷。2004年,惠州提出重建明代城墻,即現在的北門公園及朝京門工程。這也是近十年來惠州官方第一次對明城墻的修復表示出興趣。不過,次年,在康帝酒店施工的同時,一段近200米的明城墻被施工隊拆毀,成為惠州人心中永久的痛。當時,坊間說是康帝酒店故意挖的,文管部門說是水利部門擅自挖的,水利部門說是經市政府同意后才動手的。這一起無頭公案的結果是,康帝酒店卸去古城墻的景觀阻擋,成為一覽江景湖景的大酒店,而惠州人對官方關愛古城墻的用心從此多了一份謹慎和敏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就是惠州官方十年后重提修復明城墻仍然引發網友爭議的原因。按理說,今年是惠州沖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的關鍵之年,政府絕不敢再做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事,但怕就怕政府的文保邏輯存在問題:當它說要修舊如舊、還原歷史的時候,實際上做的是大拆大建、以假亂真。這對文物的破壞才是最致命的。
對惠州明城墻的修復和保護,有兩條路徑:一是嚴格維持現狀,不使其遭受新的破壞,同時必須謹慎對待重新修復的動議,絕不能搞成假古董。二是純粹的保留現狀已經難以抵御自然因素的侵蝕、人為力量的破壞,應該啟動修復,作為保護古城風貌的重要舉措,修復才是最好的保護。我本人認同后者,但對政府的修復誠意、理念和水準同樣不抱信心。因此,希望3月份公示的明城墻修復規劃能夠充分尊重和吸納民意,尤其是保守的文化保育主義者的意見,切忌一意孤行,像水東街一樣破壞了再來收拾殘局。
須知每一座城市的遺跡和風貌都是獨一無二的,拆毀了就永遠失去了這段歷史文化的真實記憶,不像拍電影可以一次次N G。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長沙古城保護區啟動城市設計招標
三千年長沙古城范圍內,將重新煥發出生機。近日,長沙市城鄉規劃局就歷史文化風貌區啟動城市設計招標,以使城市保護和有機更新同步進行。【詳細】
古城保護與城市設計專家聚會黃山市研討古城保護
11月13日上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學術委員會“機遇與挑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事業的再推進”專題研討會在黃山市召開。【詳細】
廣東惠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經驗分享
2014年,惠州市被國家水利部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背山面海,懷擁西湖,東江纏腰……依水而生、因水而興的惠州,持續推進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實施一大批生態建設工程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開創出惠州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詳細】
惠州: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記者了解到,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中,我市將建設河湖相通的水環境治理體系。其中,以惠城中心區14條主要河涌水環境綜合整治為工作重點,試點期計劃完成望江瀝、洛塘渠、大湖溪瀝等主要河涌整治建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