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卡爾索普給中國城市的批評與建議
2014-02-18 08:55:31 來源:東方早報 瀏覽次數:
美國城市規劃思路演變
新城市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對中國的影響將是非常積極的。中國要改變城市“攤大餅”的發展模式還不晚。
上海經濟評論:美國城市規劃思路是如何演變的?
卡爾索普:美國近三十年間的趨勢是“新城市主義”和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郊區蔓延已經抵達環境和經濟的限度,統計趨勢也已轉向支持城市和城市化。這種轉變在美國非常普遍。
數字化經濟時代慢慢浮現。它為我們提供的是將工作空間和生活空間重新融合的機遇。無論城市或郊區,工作空間都可以很好地融入生活空間,成為適宜步行的社區的一部分。隨著工業生產環節逐步轉移到全球勞動力低廉的地區,美國的經濟越來越依賴于創新科技、創意產業的聚集以及與特定場地相關產業的集聚。只有活躍的城市才可以吸引能夠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城市是世界的未來。新城市主義的愿望是,使城市更有活力,減少城市的環境足跡,創造更強大的社群。關鍵一點在于人文尺度(human scale)的街區。在中國,住宅區過于龐大,以至于人們無法形成強力的社會紐帶。這也讓路面過寬,形成使用私家汽車的導向。
新城市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對中國的影響將是非常積極的。中國要改變城市“攤大餅”的發展模式還不晚。結合未來20年內將有超過2.5億人口進入城市的狀況看,就應該趁現在做這件事。鑒于中國在公共交通上的投資及其直接進行開發的能力,TOD可以很容易地被普遍建設使用。
上海經濟評論:談談TOD在美國的發展情況。
卡爾索普:在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為城市帶來改變的成效上,美國波特蘭是最好的例證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起,波特蘭從依賴汽車轉向適于步行和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高速公路和停車場被改成了公園和廣場,新的高速公路變為公交路線,住宅區被建成混合用途的社區。其人均駕駛里程數自那時起逐年下降。其效果是,波特蘭的經濟迅速繁榮,城市破除了對汽車的依賴,變得更具活力。波特蘭市還保護了大量農田,并為市民提供了更豐富的住房選擇。
TOD的好處在于提高道路通暢性、減少碳排放、提升經濟活力、提高空氣質量和節約耕地,為一個健康、和諧、繁榮的社會提供支持。加州已經通過法律,要求城市規劃必須降低對私家汽車的依賴,采取更多公共交通。洛杉磯也在對公共交通進行計劃和投資。許多交通工程師都承認,無法通過繼續建設高速公路解決擁堵問題。一些地方也缺乏增建高速公路的財政或空間,甚至有些地方涌現市民自發組織反對高速公路擴建。
上海經濟評論:相比過于龐大的住宅區,小型的社區帶來哪些好處?
卡爾索普:對住宅區而言,小型社區有許多好處。首先,社會交往更多。在美國典型的1-2公頃的小區塊之內,可容納300-500戶,在此居住的大概有1500人。在這樣的小范圍中,大多數人能彼此認識,建立強大的社會紐帶。相反,大型社區可以輕易容納5000人,但絕大多數人不知彼此,孩子常在陌生人面前活動。
第二個好處是,公共區域直接可見,并通達所有的住房單元。在大多數情況下,所有的住房單元都能看到庭院和街道。這讓公共區域更加可見、更加安全,也更能成為社區交往的中心。在大型社區的布局中,許多住房單元被平行排列,公共區域既不可見,也沒有與住戶單元直接聯接。
最后,小型社區提升了街邊商鋪和本地服務的商業機會。因大多數建筑都處于區塊邊界,第一層樓面自然就提供了有價值的商業機會和社會交往機會,可以加強鄰里之間的街區生活。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