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晨: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的城市園林
第二個問題想談談城市近期發展的園林方面的幾個問題。第一,關于園林大尺度開放空間的營造,郊野公園、森林公園、城市周邊平原造林,綠道建設,很多城市,現在國家已經發布命令了,不準搞新的辦公用地了,但是很多都已經建完了,一些城市新城行政中心前后都規劃了大面積,開放式的公共綠地。山東也是一樣,很多城市都建了新城,新城新的行政中心,行政中心都是大片的綠地,有廣場、有湖面,有山水,還有開放式的公共綠地,現在一個新的特點就是大尺度的開放式的公共綠地,現在成了我們全國現在進行綠地建設的一個主題。過去都是建居住區小公園,那時候搞小公園的時候,胡耀邦去視察,說這是方向,錦濤同志也去看過,江澤民去看過,那時候在居住區里搞公園,更多的我們進軍的是大的公共綠地,而且是大尺度的。大尺度開放園林的生態休憩文化景觀和避險的五大功能,同樣要具備。
第二個是用一般公園的規劃思維審視大尺度園林可能步入誤區,科學準確的把握尺度成為關鍵。我們山東有一個城市,搞了一個生態文化城,但是他請了一家園林設計院做的設計,他是按公園的尺度做的,我當時說你這個圖怎么做的,拿手一比,中軸線就做了五公里,五公里從這頭到那頭要一個多小時,大家走完這條軸線累的不行了,他不是公園,是一個城市的尺度,特別要關注現在大尺度的設計和一般公園的思維是兩碼事。
第三,園林的手段造林或造林的手段園林都值得警惕,現在很多城市,把高山,本來是一個造林的地方,都栽上30公分以上的大樹,把蓄水池拉上去,造成一個系統,得花多少錢,這是造林,這是林業的工作方向。用園林的手段造林,和用林業的手段搞園林,這是兩個專業,雖然我們連在一起,共同完成城市的園林綠化,這是兩個不同的手段,所有的同志,尤其是建設者和決策者的關注,我去新疆考察園林城市,他有一個城市就是這么做的,花了幾十個億做了一個山,這種做法是不符合我們植物生長的客觀規律。
對自然山水大幅度大規模的改變,可能對城市造成地理、地質和生態傷害,有一個城市為了搞一個公園,把山做成公園不是挺好嗎?一定把山搬走,花了三個月,24小時不斷的用大卡車把這個山搬走了。這適合嗎?用這么大的代價修公園,改變了地理和地質的面貌都是傷害。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問題。大規模的挖湖推山,大面積的造水體,本來這個地方就缺水,做了很大的水面,對周邊做了太多的高高低低。尤其到了南方,做了很多的山,爬來爬去,兩個樓之間很不安全,老人帶著孩子在里面骨折,山東好一些,也要警惕居住綠地的山水化,它的功能不一樣,有一定園林之美,但是要特別保證安全。要實行最小干預構建健康之美,生態之美,要實現以人為本的關懷構建民生之美,和諧之美。現在我們最近在利用園林的新科技,很多新手段,包括凈化水,源于園林的手段改善小氣侯,這些新的課題,新的命題都是我們最近重點研究方向。為什么北京積了這么多水,一下雨淹死人了,蓋這么多樓,水排不出去,綠地不能把水排出去,還要積成水,這是我們在綠化當中要思考。
關于景觀用水的思考,我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北京的缺水嚴重程度已經非常嚴重了,山東很多城市發展也出現人聚集,大城市像濟南、青島也有這樣的問題。更重要我們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對水危機不敏感,每天還那樣用,北京實行階梯化水價。我們城市里面大量的用水造景,確實應該引起我們高度的警惕,我們是園林人,我們為什么不把水大量的引進城市,由于我們缺水,所以對水的珍惜,首先要保證我們喝的水,其次是我們工農業的用水,生產的用水,包括我們園林綠化灌溉綠水,最后考慮景觀用水,不是說有多少水都放下來,變成我們城市的景觀,它的蒸發量是很大的,我們農業用水,林業用水,還要再打新水井,這都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關于大樹的問題,培植大樹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后城市園林進入成熟期的重要標志。提倡培植大樹以提高城市的歷史感和身份感,同時反對并制止以破壞異地生態為代價的大樹移植。提倡綠化減法設計將不可避免。過度密植的植株由于缺乏營養面積變得衰弱,不可能形成樹大蔭濃的城市景觀。大樹蔭大綠量不僅塑造城市身份,還將提高城市文化深度使城市更美麗。培植大樹景觀將成為城市園林建設的新思考。提高樹本身的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
關于城市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們的精神家園,園林是表達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很多城市文化通過園林表達的。同時我們還要警惕放大文化,解釋文化,符號文化等誤區。非得做一個什么樣的雕塑,什么樣的形象表達我這個地方什么東西。我們肥城是生產大桃的地,如果到處搞的雕塑是桃,就不用栽桃了,我們可以搞桃文化,不意味著弄桃的雕塑。中華文化的精髓本來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和諧社會的文化就是百姓的千戶炊煙、萬家燈火。我們百姓千戶炊煙、萬家燈火是我們和諧文化的表達。問船地震哪個四歲小孩不顧生命危險去救別人,就是我們民族慷慨善良以救人為己任的文化基因。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含蓄和詩化境界,多彩斑斕、獨樹一幟。關鍵是要有深刻準確的駕馭能力,表達的方式力度拿捏得體,這正是中國園林文化的優勢所在。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