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晨: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的城市園林
再一個是古典園林建設,逐漸達到最好時期,我以北京為例,大家經常逛北京,到北京旅游,北京頤和園、天壇,包括北海,都是靠奧運會這樣的機遇修繕的,修繕完了以后,北京皇家園林的浩然王氣,一下提升了身份,旅游的人也多了,在我們這個時期變成了最好的時期。可以說古典園林,包括濟南,包括山東很多城市傳統園林的修繕達到了歷史的最好時期,這也是我們園林的一部分。
現代園林的發展中正在走向多元、開放和包容,綠蔭下的亭臺就是我們的公園,現在是傳統叫現代,從文脈到時尚。過去都是走傳統文脈的路子,從全球經濟一體化,導致趨同。園林與城市規劃、建筑各學科一樣,都在盡量保留傳統文化的前,順應城市發展大潮,其成果都具有社會思潮和現代生活反哺的印記。城市化將讓位為功能與形式多樣化。時代感可能帶來走向國際趨同的一面,文脈又讓我們不時地從民族、地域中尋找到文化的亮點。兩者在高層面的對接,這可能是新時機園林文化的趨勢。包括我們新建的東西,開始對文脈進行了展示。上海的環球中心,把樓建成方形的大樓,在上面設了一個花,原來是圓的,現在是方的,現代建設也在不斷的吸納我們傳統的元素。這個大家要關注,不管怎么變化,園林是以物為主體的,設計師有責任以清新的環境給人以良丹,在園林中當家的永遠是綠蔭和植物,同樣是數目花草,又有不同的設計構思,創作出千變萬化的畫圖。我總結了幾個詞,足夠的力量,講究的構圖,精良的施工,適度的文化品牌,找到獨特的創新視覺,這些是園林規劃設計與時俱進的新思維,理念的前瞻性和把握設計的潮流與趨勢很重要,傳統園林的創作,依然具有借鑒啟示之一。
第六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催生園林學科內涵與外延的不斷擴大,園林正在承擔更廣泛的使命。面臨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包括修復和再塑的問題,面對國土規劃、城市規劃,綠地系統規劃和工業遺產地,改造這些新的課題,還有就是城市當中新的規劃,這是城市中心區和新區之間,新城和新城之間綠化隔離帶。比如說肥城要和泰安隔開,通過綠化帶和綠化走廊隔開,要延伸在一起。另外高速公路,高鐵、空港對城市的改變將面臨相應綠地的新要求,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口的增多,交通的擁堵,人行為的多變,這些東西都使得我們覺得地球在變化是撲朔迷離,有些人說你怎么來濕地都不懂,你真夠土的,我們對濕地的認識不夠,說你不了解的人,他也不了解。如何對濕地這個課題怎么對待,要寫篇大文章,現在很多做的是不對的。包括我現在帶的幾個博士生,澳大利亞在開展一個課題,城市綠化如何干預城市氣侯,過去叫小氣侯,現在不是小氣候,現在是大氣侯了。所以這個發展,非常之快。另外這個發展的結果,我們和相鄰學科如何滲透與對接也是越來越明顯,生態學、環境科學、園藝學、現代農業、林業、環境藝術、公共藝術,這些互相交織在一起,變得誰也離不開誰。所以我們應該和所有的學科共同聯合,但是風景園林在城市科學當中,依然處在主導地位,因為我們園林綠化主要是搞植物,綠地空間還是以植物為主導的,以園林綠化為主題來做。
第七個市區走向市域,構件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的綠地系統是近年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最大進步。我們最近國務院剛剛召開城鎮工作會議,這些都是在新的城鎮建設發展當中,包括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當中,園林綠化依然是重要的內容。所以我們在這樣一巨大變化下。北京過去奧運會之前全是建的市區,花上千個億在搞園林綠化,現在主要發展綠地,萬畝濱河森林公園,有了好的綠地,在他的周邊,城市逐漸成長起來了。包括開發商也是先搞綠地,把錢可以賣的更高。我們園林工作者不僅是要駕馭園林綠化的規劃,還要參與城市園林的總體規劃,這個很重要。我現在整天參加的會,是城市規劃怎么做,因為我們現在有發言權了,有話語權了,另外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對我們整個城市的發展,也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講幾點原則,第一是城市規劃堅持法定綠地率和植物造景、綠化為主的原則,堅持生態優化以人為本、體現對人的關懷的原則。堅持生物多樣性的原則;堅持大氣、簡約和賦予時代感的設計風格;堅持傳統文脈與現代風格結合或并存的原則;堅持節約型園林的原則;堅持工程出精品和陽光工程的原則;堅持以地帶樹種為主,適當引進新修品種和運用園林科技新成果的原則;堅持生態、景觀、文化、休憩和減災五大功能的原則;堅持城鄉一體、城鄉統籌的原則等等。還有幾個提倡,提倡使用環保節能的材料,提倡節水、使用再生水和集水技術的措施;提倡生物防治、少用農藥等有污染的材料。實現以生態危核心,以人文為主線,我們保證18億畝的耕地不受侵害,一般我們的居住群體30%,醫院、學校達到40%到45%,我們應該得到的綠地,我們應該堅持不能減少,超過了30%也不行,你還要一定建設的密度,保證使用土地的集約化。
規劃、建筑、園林,三個學科變成了一級學科,咱們國家的一體學科很少,過去醫學、畜牧學是一級學科,所以這就意味著我們成為人居學科的三大支柱,規劃、建筑和園林,這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呼喚,風景園林要承擔學科和行業更多、更重要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使命,這是非常重要的。用一句話來概括,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園林綠化,他的繁榮將會持續一個較長的時間。我們這個行業要在20年左右的時間,還有一個比較快的戰略發展期,機遇期,20年以后,我們進行常態發展期,城市綠化和山區綠化搞的差不多了,這20年是戰略機遇期,應該把它抓住,我們之所以這么踴躍的參加會場,就是希望得到這些信息。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