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多元路徑
《光明日報》1月26日發表周彥科、周博文、陳桂生的題為《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多元路徑》的文章: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全面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關系,努力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管理、國家治理的全過程。
建設生態政府,強化公共權威導向功能。生態型政府就是要將生態治理上升為政府的核心職能,保證政府能夠有效履行如下幾方面生態管理職責:一是加強綠色財稅體系建設,提高宏觀經濟調控能力。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生態經濟體系,通過完善財源建設,建立穩定的財政收入增長機制。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優先支持重點環保項目,并積極探索“資金橫向轉移”補償模式,統籌規劃邊際成本收益和環境保護公平性。積極穩妥開征環境稅,充分發揮稅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調節作用。二是嚴格執法,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依法治理軌道。三是完善激勵機制,建立科學的生態績效評價體系。
建設生態市場,倡導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各級政府要積極探索發展生態經濟的新路子,把生態產業和低碳產業作為新的技術制高點和經濟增長點,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要激活資本市場,積極拓寬生態建設投融資渠道。著重培育資源市場、開放生產要素市場,使資源資本化、生態資本化,促使環境要素的價格能夠真正反映其稀缺程度。建立健全生態投融資和營運機制,在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職能作用的同時,探索市場化的投融資方式,積極引導企業資金、社會資金投入生態環保領域。要建立環境資源產權制度,促進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要完善排污權交易市場,促進產業經濟生態化改造。
建設生態社會,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要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強化環境保護社會監督。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助力生態文明建設。要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城市和美麗鄉村。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安徽推行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城鎮生態網絡規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
河北衡水:以園林綠化打造城市“高顏值”
近年以來,我市(河北省衡水市)園林綠化不斷升級,改變了原先單一的綠化格局,謀劃實施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重點綠化建設項目,全市園林綠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19%,綠地率達到36.91%,人均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