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全面城建被網友調侃"找不到回家路"
2014-02-10 09:31:19 來源:南方都市報 瀏覽次數:
早在2004年,武漢就首次開通“輕軌”1號線,而這條線路并非在地下,而是在高架橋上。專家曾表示,軌重每米60公斤以上,每小時客流量3萬至6萬人次的叫地鐵。武漢首條地鐵是“輕軌”1號線,而非地鐵2號線。武漢地鐵時代元年,應在2004年。
目前,地鐵4號線已于2013年12月28日投入試運營,3號線仍在施工中。此后,武漢市將每年都有一條地鐵線路開通,至2017年,共計七條線路覆蓋全市。
在過年聚會時,廖偉經常調侃在外工作的朋友說,“你們要多回武漢看看,不然發展太快,你們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
鄉情·手記
舌尖上的鄉愁
兒時記憶中過春節,最重要的三件事:吃年飯、放鞭炮和壓歲錢。時光荏苒,白馬過隙,我已過而立之年,派發壓歲錢成為了義務,領壓歲錢再也不是權利,無法享受偷偷數壓歲錢的快樂。隨著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放鞭炮已被視為一種陋習,在我家鄉武漢被禁止,我們送走了鞭炮聲和火藥味,卻又少了一份年味。唯獨只有親友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頓年飯是最能體會年味、最能慰藉鄉愁的活動。品嘗地道家鄉美食,喚醒味蕾中最深刻的記憶,感受曾經熟悉的油煙味、烹調聲和祝福語,才能釋懷沉淀了一年對家的思念。
“民以食為天”出自《漢書·酈食其傳》,總結了“吃”對中國人有著天大的意義。在春節里,全家人準備一餐年飯成為了最溫馨的時刻,傳統上,對武漢每個家庭來說,炸元子、做藕夾、腌臘魚、包餃子等這些是準備年飯必不可少的環節,藕、魚這些食材,透出了武漢這個“百湖之市”的特點。這些菜肴看似普通,但工序和寓意卻不簡單。例如炸元子,元子就是南方所稱的肉丸,將肥瘦均勻的豬肉剁碎,加入適量姜蔥,放入作料調味,拌入雞蛋和魚茸,并朝一個方向攪拌,直到碎肉起勁。同時開鍋熱油,“開油鍋”也是準備年飯的重要一步,除了元子,藕夾、春卷、翻餃等年飯食物都入鍋炸,滾滾的熱油,也寓意火熱的生活。將捏好的肉丸,放入油鍋炸透。兒時,我守在油鍋旁,等著大人將炸好的元子起鍋,可以第一時間品嘗到美食,也是一件春節中的樂事。
當下物質生活不斷豐富,吃,再也不是生理上的滿足,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具體到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來說,吃什么成為每個人的身份標識,曾有人說,愛不愛吃熱干面,是區分正宗武漢人和非正宗武漢人的試金石。我試著揣摩,飲食與地域特征的聯系,發現吃熱干面與武漢人性格匹配,一樣地耍拉不嘀哆(武漢話,爽快干脆),一樣地講味口(武漢話,豪氣爽快)。就像我每次回武漢,過早(武漢話:吃早餐)不吃碗熱干面,心里就感覺有些不完整,好像沒有回家一樣。
鄉問·同題
Q:你覺得故鄉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A:交通變化太大了。就在這幾年里,通了地鐵,通了高架橋,整個城市分成一環、二環、三環,交通更加便捷。但過去與朋友一起宵夜的地方,很多拆掉了,讓人很懷念。
Q:對故鄉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最擔心故鄉未來哪方面的發展?
A:希望武漢發展得越來越好。我過去也去外地工作,但走了一圈,還是覺得自己的家鄉好。最關心故鄉的交通發展。現在交通方便了,感覺回家更近了。
Q:故鄉什么事物最能寄托你的“鄉愁”?
A: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最能寄托自己的鄉愁。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