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名城保護不能只靠規劃
目前濟南城里仍然保存著很多有價值的歷史建筑,他們未來的命運如何,怎樣讓這些老建筑不再重蹈老火車站的覆轍,今年的濟南“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仍在持續關注這個問題。
“對古建筑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濟南市政協委員張馨在提案《關于保護濟南歷史文化建設發展特色古城的建議》中表示,古城文化保護應以保護文化遺存為主,旅游價值開發為次。而濟南市政協委員楊冉一更是直言,“濟南對古建筑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在楊冉一看來,濟南老城區改造過程中,對于很多有價值的古建筑及百年民宅大院的保護,無章可循。“多年來對這類古建筑的保護漏洞很大,使很多有價值的歷史遺跡慘遭破壞,令人惋惜,成了不可彌補的遺憾。”為此,他建議應盡快使殘存的古建筑歷史遺跡得到良好的管理和保護,如不引起重視,再過數年,長久積累的珍貴歷史古建筑遺跡將會蕩然無存。
名城保護不能只靠規劃
上個世紀80年代,濟南之所以能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得益于三大特色:一是悠久的歷史;二是老城區內保存尚好的老街區、老街巷;三是有一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即濟南的泉。然而,在濟南市政協委員趙勇看來,濟南經過近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遺存,老的街區、建筑,被拆去了很大一部分,不能保留的不保留,能保留的也沒有保留下來。
談到如何更好保護目前還幸存的老街區、老建筑,趙勇在提案中建議到,應該成立專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組織,而“名城保護”不僅僅是規劃局的事兒。對待具體實施保護工作,趙勇強調,要防止出現“建設性破壞”、“保護性破壞”,具體實施中一定要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破壞街巷體系、不破壞居民生態、不破壞歷史文脈、不破壞建筑風貌。
此外,趙勇還建議,應再次對濟南的歷史文化遺存進行嚴格普查摸底;如要拆遷老建筑,應通過專家論證,召開聽證會,廣泛傾聽群眾心聲和意見。
由政府牽頭置換“歷史優秀建筑”
“近幾年,濟南市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對部分歷史遺存采取了一些積極的保護、利用措施。但這僅僅是濟南豐富歷史遺存的一小部分,更大量的歷史遺存還沒有真正發揮它應有的價值。”濟南市人大代表劉奎建議,由政府牽頭將濟南市歷史優秀建筑進行功能置換。
劉奎認為,現在很多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對濟南市的優秀歷史遺存情有獨鐘,大量的社會資金有介入歷史遺存保護和利用的原動力,但現實中缺少一個政策平臺。因此,政府應牽頭成立“濟南市優秀歷史遺存保護、利用領導小組”,由土地、規劃、文化、房管等部門參加,下設“濟南市歷史遺存保護利用專家委員會”,對市區內可利用的優秀遺存進行合理評估,制定保護、利用方案,報領導小組批準后進行公開社會推介,適合產權轉移的項目,由土地、規劃、房管等部門配合完善產權手續。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專家:歷史建筑活化需“自我造血”
如何留住一座城市的記憶?歷史建筑是重要的載體。昨日,第四屆廣州歷史建筑論壇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召開,建筑和規劃領域的專家學者、名匠大師、運營團隊等齊聚一堂,共商歷史建筑的活化對策。有專家提出,老城區歷【詳細】
住建部通知要求加強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工作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通知【詳細】
保護歷史建筑 成都推行“擴面增量”
位于成都錦江區人民南路二段80號的錦江賓館,建于1958年,坐落在成都城市中軸線與母親河錦江交匯節點的錦江之濱,是成都籍中國建筑大師徐尚志的代表作,是成都市早期的地標性建筑。【詳細】
成都創新歷史建筑分類保護 鼓勵開展特色經營
成都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此,成都在總結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成都市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