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霧霾的罪魁禍首
近日,著名灰霾專家、廣東省氣象局首席專家吳兌稱,一直不被關注的飛機等航空器的排放也是造成灰霾天氣的重要原因,同時他也呼吁,飛機、航空器的排放亟待納入監管體系,刻不容緩。
此言論一出,在談“霾”色變的當下,似乎給陷入霧霾“迷局”的眾多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思路。
中國氣象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來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蘇等13地均創下“歷史記錄”,呈現出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影響大、污染重等特點。
關于空氣污染物的來源,目前尚無令公眾確信的說法,一些研究報告一經面世,便淹沒于各種質疑聲中。之前有官員稱,廚房油煙是北京霧霾的主要原因,便遭到了網友的質疑和反對。
機動車還是煤炭?
據新京報報道,2013年12月30日,中科院官方爆出一條微博稱:研究結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燒排放成為北京PM2.5污染主要來源。在北京PM2.5的6個重要來源中,汽車尾氣及垃圾焚燒這一項,僅占4%。
其中,6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污染與二次無機氣溶膠,貢獻分別為15%、18%、12%、4%、25%和26%。
此論一出,各方質疑聲甚喧塵上。原因很簡單,這一結論與主流的“汽車尾氣是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結論嚴重不符。
霧霾研究專家莊國順教授在接受東方早報采訪時對此表示,機動車對于霧霾的“貢獻”是很大的,在我們國家工業排放對于霧霾有相當大的“貢獻”,但是已經采取了脫硫的措施,至今已經有了很大的成績,在我國的能源結構還沒有改變之前,工業污染減少的空間是很有限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從機動車排放這部分來著手,這幾年,工業排放沒有增加,但是霧霾大大增加,從這一基本事實就可以看出,霧霾決定性因素來自于交通尾氣的排放。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潘濤研究員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也表示,機動車排放是大氣污染主要來源毋庸置疑。
據中青報報道,面對各方質疑,2014年1月2日下午,中科院官方組織召開新聞通氣會,稱“這一數字被嚴重低估”。
也有報告認為煤炭才是霧霾的元兇。新京報在前述報道中提到,不久前,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英國利茲大學研究團隊發布的報告顯示,煤炭燃燒排放出的大氣污染物是整個京津冀地區霧霾的最大根源:占一次PM2.5顆粒物排放的25%,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貢獻分別達到了82%和47%。
官方的治理措施也可顯示兇手可能在哪。2013年10月,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資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據京華時報報道,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王朝才認為,北京周邊與汽車有關的移動污染源其污染程度高,可考慮將對汽車和交通等相關領域的資金投入,作為最大的重點,第二大污染源則可能是各種礦山、有色金屬冶煉等重工業企業帶來的污染。此外,對于燃煤鍋爐、燃煤發電等問題,也應該予以充分重視,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投入。
治霾“盲點”:遠洋船和航空器的排放?
近日,著名灰霾專家、廣東省氣象局首席專家吳兌稱,一直不被關注的飛機等航空器的排放也是造成灰霾天氣的重要原因,一架大型飛機的起降大概就相當于600輛雙班出租車的排放量。
除此之外,遠洋船的排放污染也露出冰山一角。2013年初,上海市環保局發布的統計顯示,構成PM2.5來源25%的主要是機動車和船舶。
上海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處處長蔡智近期在接受東方早報采訪時稱,汽車和船舶是二比一的關系,上海一年產生的40萬噸氮氧化物中機動車排放占10萬噸,船舶約五六萬噸;顆粒物排放汽車約1萬噸,船舶約5000噸。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沈寅和總工程師伏晴艷等人曾對2010年上海船舶的廢氣排放做過研究。初步研究觀點是:雖然與工業和汽車排放相比,船舶排放尚不屬于中國城市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來源,但對于腹地狹窄的海峽、港口城市而言,其環境影響不容忽視。
雖然遠洋船和航空器的污染排放已經被大氣專家所注意到,但是相關方面的排放標準和評價體系卻仍是監管“盲點”。
吳兌表示,國家對于工業燃燒排放、汽車尾氣排放等這些行業建立了相應的嚴格的排放標準。但是,飛機等航空器的排放標準以及日常監管、前期建設的環境評價卻嚴重缺失。他呼吁,飛機、航空器的排放亟待納入監管體系,刻不容緩。
蔡智剛也稱“以前的減排力量集中在機動車上,船舶沒管過,監管權限不在環保局”。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外媒:中國將建世界首座被植物覆蓋"森林城"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6月29日報道,這座將在廣西打造的全球首個“垂直森林城”,一旦完工后將容納3萬人。【詳細】
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 氣候與霧霾問題居半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日報社昨天在京聯合發布“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評選結果,“《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空氣污染侵擾全球多個國家、中國出臺多項重磅環保新政、英國重啟大規模核電建設等事件入選。【詳細】
兩會治霾:重獎克霾環境治理彰顯大國本色
霧霾的成因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尤其是農業過度使用氮肥也會造成霧霾,這一新觀點讓任何人也想不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也會對大氣產生很大的影響,相關的院士見解不僅僅讓總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更會讓與會人員對霧霾的成因開闊了自己的眼界。【詳細】
不同綠化樹種治霾功效與差異
我國1月1日起實施新修訂的《造林技術規程》,這是我國林業生態建設一個新的歷史起點。貫徹落實好《造林技術規程》,對于進一步規范、指導造林工作,提升造林質量和成效,推動城市綠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