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軍令狀能否治得了霧霾?
對于中國的環保現狀,社會上有這么一個橋段,說中國的環境治理,“污水靠蒸發,霧霾靠風刮”。
這個橋段改編自環保部長對中國農村污染處于“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狀態的“點睛”評述。
筆者將其引用于此處,有兩個用意,一個是引出中國環境污染治理的尷尬現狀,一個是要引出目前的各省立軍令狀治理霧霾,“霧霾靠風刮”講的是被動治理,“立軍令狀”求的是主動治理。
從這一點上來講,可以看到,有關層面已經對污染治理予以重視。且看這兩天的軍令狀治霾新聞,一是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表示,北京擬投入7600億元治理霧霾,而且表示為了到2017年能夠天藍、水清、地綠,投資一萬億元都值得,若2017年實現不了空氣治理“提頭來見”;二是河北省省長張慶偉立下軍令狀稱,三年讓大氣質量有所好轉,五年有所改善,鋼鐵、水泥、玻璃,新增一噸產能,黨政同責,就地免職,必須執行。
這兩則消息透著壯志凌云,決心凜凜。對于這種氣魄,筆者油生滿腔豪情和感動。
但雞血效應過后,現實的骨感也刺骨冰涼。且來分析這兩則消息。首先,北京市投資7600億元治理霧霾,請問,這么精細的數字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將會用到哪些方面,是否具有嚴格透明的監管?
如果沒有猜錯,這筆錢,應該來自財政收入,也就是納稅人的錢,那這筆巨款的使用是否獲得民眾的同意?而且,污染來自企業,為何治理污染卻要污染受害者掏錢?
因為對于霧霾的治理投資,去年對京津冀周邊六省市有過50億元的首批資金,但是資金的流向,資金是否起到了治理的效果,沒有任何下文。這次一個北京市就將投入7600億元,遠超50億元,我們希望有關部門有的放矢,畢竟拯救2008年的金融危機,全中國才投了4萬億。
再者,對于北京的霧霾污染,按照北京官方的數據,外來傳輸的污染源占到24.5%,那么,這錢投進去,只解決了75%的問題,外來的25%依舊導致“天不藍”,怎么辦?另外,北京的霧霾污染源分析目前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接近真實情況的源解析報告,7600億元的藥方屬于“全方面治理”的藥方,全方位治理是否存在資金浪費的嫌疑?
再來談談河北,三年讓大氣質量有所好轉,五年有所改善,這個軍令狀目標太不具體。所以這點要表揚北京,目前多有省市的軍令狀中,只有北京提出了治理霧霾的具體指標目標,要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但河北省的目標為降低25%,沒有具體指標目標。沒有或缺少基礎參照的目標減排,很可能成為一場數字游戲,連具體指標目標都沒有,何談好轉,何談改善,民眾該如何量化這兩個目標?
此外,河北省還提出鋼鐵、水泥、玻璃,新增一噸產能,黨政同責,就地免職,必須執行。如此“一刀切”的干預是否能夠治理霧霾,筆者也不敢妄談,但是有一點可以商榷,我們治理霧霾不是要放棄哪些產業,而是要引導這些產業健康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政府要做的是,嚴格市場和排污監管,從嚴環保標準,在合理、合法的產能范圍內引導產業的發展。
這兩天,很多人詢問筆者軍令狀究竟能否治得了霧霾?我想統一回復一下,霧霾治理是個科學范疇的問題,軍令狀是政經范疇的問題,兩者確有交集,交集就是“科學發展觀”,那么,這諸多軍令狀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呢?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綠色發展首先要“綠化頭腦”
“在堅持綠色發展方面,必須承認我們與北歐、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相比還有差距,當務之急就是要繼續加大對提高全面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教育,讓中國人的頭腦‘綠化’起來?!?a href="/htm/2017/0627/261211.html" style="color: #4eb3a1;" >【詳細】
東方園林助力“一帶一路”項目環境治理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深入北海、南寧等地考察調研。此次考察適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精神,為我們把握歷史機遇促進開放發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指明了方向。【詳細】
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 氣候與霧霾問題居半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日報社昨天在京聯合發布“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評選結果,“《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空氣污染侵擾全球多個國家、中國出臺多項重磅環保新政、英國重啟大規模核電建設等事件入選。【詳細】
兩會治霾:重獎克霾環境治理彰顯大國本色
霧霾的成因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尤其是農業過度使用氮肥也會造成霧霾,這一新觀點讓任何人也想不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也會對大氣產生很大的影響,相關的院士見解不僅僅讓總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更會讓與會人員對霧霾的成因開闊了自己的眼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