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市建設,要秉持以人為本
近日,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的一座建于清光緒年間的百年老宅,因為當地 “合村并城”規劃被政府部門“限期拆除”,引發社會關注。(1月16日新華網)
一座建于清光緒年間,飽含幾十代子子孫孫濃郁鄉愁記憶的百年老宅,一座在2011年被納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南水北調中線為之繞道的古建筑,如今在當地“合村并城”規劃面前卻“在劫難逃”,輿論嘩然的同時,城市建設究竟該何去何從,令人深思。
人,是城市建設的主體,也是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建設,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讓城中的人們生活的更美好。如果樓房越建越高,卻剝奪了市民對天空的游目騁懷,房屋越修越多,卻消釋了人們對故居的尊重珍視,這樣物化的城市建設無疑是冰冷而無情的。
1933年,現代建筑國際會議通過的《雅典憲章》提出,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游息與交通四大功能活動的正常進行,并強調“對于從事城市計劃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為出發點的價值衡量是一切建設工作成功的關鍵。”不久前結束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城市規劃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3年12月25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河南省委關于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強化文化傳承創新,融入現代元素,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發展有歷史記憶、中原特色、民俗風貌的美麗城鎮”,更是結合河南本土實情,因地制宜,繪就了河南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美好藍圖。
一位德國歷史學家針對北京舊城改造曾說過:,“我們現在有的,你們將來都會有;而你們現在有的,我們永遠不會有。”百年古宅,記載了多少歷史的輪回,鐫刻著多少人文的印記,沉淀著多少濃郁的鄉愁。當她轟然倒地,悠悠的鄉愁與濃濃的人文情誼也終將在一堆殘磚斷瓦上面如青煙消逝。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