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轉型的歷史視角
三、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
1949年以后,隨著蘇聯發展模式的引入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上海開始向計劃經濟全面轉向。政府集權的色彩比起國民政府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文化大革命”那段城市秩序和城市經濟面臨崩潰的時期,總體來說政府對于城市的掌控力呈加強的趨勢。私有制的全面解體,國家行政力量控制下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嚴格遵循國家的發展計劃進行統一調配,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以土地全面和無償收歸國有為標志,新的土地制度和城市建設制度全面確立,建設活動只能通過政府或者單位才能實行,城市居民徹底喪失了自主選擇土地和建造居所的權力。小型和獨立的城市建設活動雖然還局部存在,但已經失去了合法地位,并逐漸消失,直到今天也沒有任何恢復的跡象。從近代以來上海城市建設與市民的分離達到了頂峰。在計劃經濟時代,城市發展完全成為政治決策在城市土地利用上的體現,確立了從城市性質、人口、土地和公共設施等幾個方面來對城市進行統籌安排和資源配置的模式,形成了較為嚴格的管理程序,并通過一系列的專業技術措施保障其實施。
計劃經濟集中力量做大事的模式,在建國初期也確實起到了完成工業化初步積累的作用。但計劃經濟的弊端也同樣明顯,計劃經濟極端依賴制定者的綜合決策能力,但集權制度下計劃的確立往往是長官意志的體現。由于布坎南所說的政府中“經濟人”的存在,制定和運作計劃的官員最關心的往往不是計劃的效用,他們所追求的,是自己的威信與權力,權力尋租的空間巨大。同時由上而下的計劃指令往往缺乏靈活性,對現實中的種種變化不能有效回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導致計劃經濟時代社會資源配置既難以做到公平,效率更是低下。
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上海的城市發展完全取決于中央的政策。在計劃經濟時代,上海對國家的發展貢獻巨大。上海依然是中國最大的港口、貿易和工商業城市,上海制造是當時品質的保證和象征。中央的財政很大程度上是靠國有企業的稅收,上海以其擁有的大量國營企業,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最多的時候,約占到全國財政總收入的18%。到1980年代中期,上海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連續多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市場競爭力減弱,傳統產品優勢迅速消失甚至滯后。計劃經濟時期城市畸形發展的惡果開始出現,住房條件惡劣,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等問題成為困擾上海的頑疾。
四、浦東開發與上海轉型
1990年中央宣布開發浦東后,上海的城市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也帶動了上海歷史上最大規模城市建設的浪潮,并一直延續到今天。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浦東開發同樣也是在一個強勢政府主導下,采用大規劃來拉動城市發展的典型案例。上海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建設制度、法規體現等雖然和國民政府時期有所區別,但在破除阻礙、強制推行城市發展計劃方面并無本質差異。此時的土地制度比國民政府時期走得更遠。土地使用權有限期有償出讓能將土地的價值變現,還為將來二次征用和出讓留下伏筆。土地進入市場,一方面使政府手里突然擁有了一筆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和幾乎是無限的財富,并能通過融資、批租和出讓等方式將其變現,使市政府在城市發展中掌握了最大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土地資產的盤活,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城市發展急需的資金來源。在城市發展模式上,浦東同樣采用了赤字財政和土地財政。政府依靠中央財政支持和銀行貸款獲得城市建筑所需的初始資金,將原本屬于農民和集體的土地低價強制征收,通過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后有償出讓,將獲得的土地出讓金用來平衡赤字,并能有相當的結余。
浦東開發區的規劃,也能夠清晰地看到“大上海計劃”的影子。浦東建設新城的大膽構想,用地規模巨大的建設區域,越江隧道、越江大橋、浦東機場、外高橋港口和保稅區等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陸家嘴金融中心的設置,打造東方明珠、金貿大廈、陸家嘴金融建筑群等標志建筑的舉措和“大上海計劃”的設計理念一脈相承。事實上往浦東方向發展就是“大上海計劃”備選方案之一,只是由于當時技術條件的局限沒能成為主選方案。
浦東開發和“大上海計劃”最大的區別來自外部,浦東開發良好的內外部環境是“大上海計劃”時期動蕩的時局所無法比擬的。此時全球化的浪潮已經開始,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尋找投資的機會。另一方面,跨國公司正在進行中低端制造業的產業轉移。在國內環境來看,經過十年的改革開發,中國龐大的市場正在日益吸引全球的關注。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高投入的投資拉動,給浦東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上海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雄厚的工業基礎,更是浦東開發的堅強后盾。大手筆的城市規劃和浦東廣闊的城市發展空間更為資本和產業的進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可以說浦東開發,天時、地利、人和幾個方面的因素都占據了,成功也是情理之中的。在短短的幾年內,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已初步在黃浦江東岸形成。
浦東的發展,帶動了上海城市功能的全面轉型和城市空間的重構。上海重新成為中國經濟、金融、貿易、國際航運集聚的中心,并以上海為龍頭,帶動了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經濟騰飛,也為國家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在城市空間上,浦東開發改變了上海單中心,蔓延式的城市擴張模式,引導上海向多中心的特大城市轉變,帶動整個上海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的全面更新。內外環高架路、軌道交通等大型基礎設施相繼落成,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狀況。人民廣場地區城市更新、南京路步行街建設、外灘改造、城市棚戶區改造、陸家嘴金融中心建設等項目重新塑造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外灘萬國博覽會的歷史建筑和陸家嘴大量超高層現代建筑的有趣對比,已經成為城市標志性的景觀。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