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公共空間的營造體現精神文化
編者按: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形象的體現,久居都市,人們總是渴望在擁擠喧嘩中尋找一處心靈的棲息地。因此,城市公共空間正應該營造一種氛圍,使融入其中的人有愉悅心里的感受,城市公共空間也更應該是一個體現人類自身價值和展現社會生活的舞臺。近幾年來隨著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現代城市公共空間的訴求也日益強烈,但其建設也暴露出許多重大問題,如公共空間的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與使用者的關系,缺少人情味,規模尺度過于宏大,忽略綠色環境的塑造,缺少文化地域特色等等。恰逢年初,珠海公共藝術城市空間站活動的正式啟動,也切實地讓人們更多地感受到了公共空間對于精神文化的營造尤為重要。那么,究竟該如何打造舒適合理的城市公共空間?這些公共空間在建設公民社會,體現文化平等性等方面起到什么樣的作用?藝術空間站總策展人、中山大學教授馮原對于沒有圍墻的城市藝術館有著自己的想法。
創新的城市公共藝術
從公共藝術的視野出發,把城市空間看成是發現和探索的廣闊天地,它蘊含著人類創造性和社會生活的所有可能性,所有那些為城市而做或以城市為主題而創作的公共藝術,如同投放到城市中的空間站。那是一個容納創意和新價值取向的空間站,來自國內和國際上的年輕藝術家和設計師如同宇航員一樣穿梭于城市與空間站之間,為城市和社會的未來提供想象力和創造力。
建設公共藝術之城
未來具有各種可塑的可能性。無論對于未來的構想如何,對于公共藝術這種形式而言,它必定也是直觀的呈現,作品必須在空間中呈現,它與人們對話,激發出人們對此的感受、思考和分析。
公共藝術進入日常生活
公共藝術活動,核心就是如何來解決公眾評價的問題。并不存在創造所有人都滿意的公共藝術作品。引起公眾的關注,甚至不害怕引起公眾的批評。主要目標是產生創意和討論,這會解決公眾和藝術之間的矛盾。過去,那些公共藝術品之所以引起公眾的反感,是因為它們耗資巨大,是永久性的。所以,公共空間可以是暫時性的、臨時性的。如果臨時性的作品能獲得公眾的認同,或者通過一種公正的程序,在專家與公眾之間獲得投票解決的方法,也可以使其成為永久收藏的作品。這也將成為程序公正的轉機,它能夠對未來的公共藝術與公眾的關系起到一個新路徑的示范作用。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努力提升公共空間意識
所謂公共空間,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包括街道、廣場、公園、體育場、居住區戶外場地、公共綠地以及公共圖書館等,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有的資源。公共空間意識則是指人們對于公共【詳細】
公共空間,觸手可及的生活之美
喜歡一個城市,是需要有理由的。有的人喜歡這個城市的詩意,從望江樓到浣花溪,從萬里橋到武侯祠,腳下每走一步,都有詩人吟誦的回響。有的人喜歡這個城市的美食,從春熙路到寬窄巷,從玉林小區到撫琴小區,有格調非凡的精致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