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要反映城市“文化性格”
公共藝術要反映城市“文化性格”
“不少公共藝術作品長得都差不多,雖然一些地方也出現了比較時尚、前衛,與國際潮流貼合比較緊密的公共藝術作品,但是總體感覺是,作品本身與城市的氣質關系不大,甚至有的作品與周圍的環境并不協調。”前來北京旅游的大學生小唐對當前一些大城市內的公共藝術有著這樣的印象。
公共藝術作為城市建設的一部分,與城市的整體文化氣質有著重要的關系。記者在采訪中,許多人反映,我們的城市的確越來越現代了,但移步換景中,入眼的往往是一樣的高樓大廈、一樣的繁華商街、相似的公園與廣場,“千城一面”的城市文化氣質直接導致了公共藝術發展的不盡如人意。
有專家指出,之所以許多公共藝術讓受眾不喜歡,是因為從事公共藝術設計的人,并沒有真正挖掘出一個城市特有的文化“性格”。中央美術學院孫鷗副教授介紹,“法國巴黎整體呈現出了深邃的歷史感,城市內的公共藝術作品巧妙地做到了讓歷史與現代完美交融,從而既不破壞城市的整體文化風格,又能兼顧到現代人的審美趣味,從而經由公共藝術打造出巴黎特有的文化氣質。”
在采訪中,不少專家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著非常好的城市規劃兼顧文化風格的傳統,江南的徽派建筑通常選擇灰白黑三種顏色,就符合江南才子尋求淡雅素的文化品格。平遙古城墻,上筑垛口3000個,敵樓72座,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我國傳統文化為公共藝術提供了文化的“參照系”,也提供了文脈的傳承,為公共藝術的創作提供了素材。
可是現實中,傳統的文脈并沒得到很好的傳承。北京望京的“山寨”中國館,新疆烏魯木齊的“飛天”女神,河南洛陽建造“大背頭”彌勒佛……凡此種種,恰是因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藝術表現中的缺失,盲目地將公共藝術作品“空投”到城市的公共空間,形成了“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文化雜糅體,這也使一些公共藝術作品給人以“雷人”之感。
文脈缺失的另一表現是商業文化逐漸侵蝕了公共藝術領域。馬浚成表示,不少公司已經進行公共藝術品的批量化、標準化和菜單化生產,這是一種不符合藝術創作規律的行為。加上行業魚龍混雜,設計出的作品,不僅是對公共藝術的不尊重,也將對公眾的審美造成損害。
“從國外城市公共藝術與經濟關系的經驗來看,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將會向文化積累厚重的城市傾斜。因而文脈的傳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將決定一個城市乃至國家未來經濟的發展水平。”王中強調。
讓公眾與藝術發生互動
公共藝術的重要職能就是服務于大眾,換言之,公共藝術絕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拉近藝術與大眾之間距離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公共藝術也要堅持其藝術性,把握藝術的主張和原則,不能為迎合大眾而媚俗。
日前,北京市南鑼鼓巷地鐵站剛剛開通,地鐵站內別具一格的公共藝術設計作品讓人耳目一新,墻壁上布滿了小小的琉璃體,每一個琉璃體內嵌著一個二維碼,拿出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發現一件北京老物件的傳說與典故。有心人還可以主動申請,將帶有自己文化記憶的一件小物品提供給這項設計的組委會,幸運者提供的小物品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與歷史記憶,都會永遠定格在地鐵站內。這件公共藝術創作的理念就是,讓公眾與藝術發生互動。
王中表示,公共藝術的審美素養培育與學習知識的過程完全不同,并不是在課堂上就能學會,需要城市公共藝術氛圍熏陶而成,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公共藝術被大眾接受的過程離不開引領的過程,例如,芝加哥將畢加索的作品引入到城市空間作為公共藝術,市民從爭議到接受就經歷了類似的過程。
馬浚成坦言:“公共藝術要擔負起引領大眾審美的作用,以前我們缺乏審美的大眾教育,因而這個功課我們可能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來完成。國外審美也經歷了長期的過程,法國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剛開始公眾也接受不了,后來成為城市的驕傲。審美教育只有深入到大眾生活,才能提高大眾的審美水平。”
一個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不僅要通過藝術美來引領公眾審美修養的提升,還要在此基礎上,激發起公眾對藝術的興趣,通過公共藝術與公眾精神上的“交流”,傳達藝術思想、凈化心靈,進而讓公眾在愛上這些藝術的同時,愛上一座城市。
當然,要做到讓公共藝術“嵌入”大眾生活,離不開充足的資金保障,專家們建議,不妨借鑒國外公共藝術成熟的經驗,建立制度保障。以法律的形式,保證在城市建設、規劃的總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作為發展公共藝術的基金保障。同時,在城市規劃之初,就要切實重視公共藝術的整體設計與創作。
同時,讓公共藝術與大眾發生互動,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建立成熟的公共藝術運作機制,通過系統的遴選模式,讓更多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喚起公眾的關注與共鳴。
“從國外經驗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文明水平的提高,大眾會意識到公共藝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對于我國來說,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重視,一方面也需要藝術家們孜孜不倦的努力。”王中說,“有朝一日,我們城市的公共藝術會更美,在與公共藝術時時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的公眾對于美的感受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