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城鎮化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2014-01-16 09:19:02 來源:互聯網 瀏覽次數:
3、誰主導的新城鎮化
2013年全國人代會,習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說:要做到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要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過快過慢都不行。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指出:城鎮化不是土地城鎮化,而是人口城鎮化,不要拔苗助長,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積極穩妥。
什么意思?習近平的表述很清楚,是在批評之前的城鎮化模式,并提出自己的城鎮化看法。也就是說,之前的以城鎮化為指標的簡單數量考核模式,很可能已經被摒棄了。代之以“以人為本”的模式。
4、新城鎮化的原因
總書記不同意以前的提法,問題出在哪里呢?公報說的很清楚:“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反過來說,就是此前的開發強度不合理,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模式需要界定,城市和自然分割,城市開發不注意環境的保護和諧調,破壞了綠水青山等等。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是的,這不就是過去國內城市規劃界對城市發展實踐的主要批評么!所以在新城鎮化的規劃中,必然有城市規劃界的大佬參與,同時也被吸納了重要的意見。
再補充一段:“城市建設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
呵呵,“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幾句話一出,許多人都有些沸騰。顯然,和以往偏重數量指標不同,目前推的新城鎮化,還增加了較多分量的人文關懷。這是和以往城鎮化提法中,有著最顯著差異的地方。
5、新城鎮化模式
這次會議討論并修改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此前該規劃名為《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后改為《全國城鎮化發展規劃》,最后定名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規劃期至2020年。
在我看來,叫新城鎮化是針對原有的城鎮化模式而言的(舊城鎮化)。原有的城鎮化,以勞動密集產業在沿海積聚,自然產生工業城市人口巨量流入而結果的城鎮化。從數量上看,上億規模的農民工常住城市,離開故土,因此城鎮化水平因此提高。這樣積聚,固然帶來經濟上的明顯優勢,并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是相應而來的城市擴展,基礎建設,地區分化,天量人口遷移等等現象,也成為難以解決的問題。
而新城鎮化,就是希望不走之前的老路。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