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如何讓城市規劃彰顯北京特色
2014-01-02 09:26:48 來源:瞭望 瀏覽次數:
一提起北京,相信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些代表北京的典型符號,故宮、天壇、天安門、長城、胡同、四合院這些傳統的建筑文化符號,肯定是繞不開的關鍵詞。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符號都不能失去,物的衰敗與消亡,一如其生成與發展。然而,正如愛默生的一句名言:城市是靠記憶而存在的。城市記憶的主要載體就是那些典型的文化符號,它們是延續城市文脈、締造城市歸屬感的關鍵因素。
今天的北京,雖日新月異,但走向有中國特色世界城市進程中的北京,還是要靠那些古老的、民族的、京味的同時也是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符號來讓人認知,讓人記憶。因此,培育和創造體現現代北京風貌的新文化(300336,股吧)符號固然很有必要,但建構北京城市文化符號體系最重要的一個層次是如何通過全方位的文化保護規劃,更好地傳承古都北京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化符號,最大程度地保護傳統物質空間與老建筑。
觀察與北京具有類似歷史背景的法國巴黎,可以帶給我們一定的啟示。上百年來,巴黎的城市面積雖然也在不斷擴大,但在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卻通過準確處理老城與新城的關系,對老城環境進行延續性“修復”,很好地營造了建筑群的圖底關系,大大小小體現城市形象的建筑文化遺產在得到精心保護的基礎上,一些不破壞城市整體風貌的新文化地標建筑又成功躋身城市文化符號之列。
北京城市特色的彰顯,需要城市規劃基于北京特色文化定位而制定秩序、合理控制,需要將有鮮明特色的北京主題文化納入到城市規劃全過程之中,將城市定位、城市形象與城市品牌統一到城市主題文化上來,讓傳統的城市文化符號在新北京的背景下煥發出歷久彌新的光芒。
秦紅嶺: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文法學院教授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