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疊時空”中的建筑探索之路
外來建筑文化
對我國建筑師的影響
外來建筑文化和境外標新立異的設計作品,是我們推動社會發展的標志還是建筑界思想混亂的產物?它們對我國建筑行業和建筑教育帶來全方位的影響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新的問題。境外建筑師在我國的建筑創作,反映了國際建筑市場中正常的供需關系,本質上只是一種普通的國際建筑文化的交流,不需要用崇拜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作品,也不必去貶低他們的設計,我們應該以正常的心態,質疑的態度和學習的精神來享受這種不同文化所帶來的挑戰和樂趣。在為境外建筑師提供驗證其設計理念,完成設計作品機會的同時也應該進行審慎的思考,他們的作品為我們帶來了什么?這些是否是我們城市所需要的建筑?是否與我們的文化和發展相融合?在市場開發和宣傳中,境外建筑師的參與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時髦和高水平設計的代言,一些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被作為了宣傳賣點。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境外建筑師帶來全新的設計創意,先進的建造技術,科學的管理理念,是根源于一種不同于我們原有的文化背景,不同于我們傳統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在大膽接受這種新鮮理念的同時,還需要帶著謹慎使用的態度來對待其背后的外來文化思想。如何冷靜分析和有效吸收境外建筑師所帶來的新文化和新理念,摸清其本質特征,是本土建筑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理論界對于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理念繼承和發揚的呼聲值得每個建筑從業者思考。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地區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要求建筑師必須建立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跨學科知識及自身專業的堅實基礎。如何融入全球化趨勢中,借鑒西方文化思想充實自己但又不失掉自身的民族傳統特色,是當今我國建筑界應注意和學習的問題。
外來建筑作品的引入可以打破固有的思想束縛,站在一個新的角度,換一種思維方式完善我們建筑理念的構思,建筑師對任何外來建筑作品在經過徹底的思考,反復的檢驗和不斷地理論探討之后,需要總結出自身文化對外來文化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消化外來建筑作品對城市和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借鑒外來文化,接受境外建筑師的設計作品及設計理念,并與我們自有的傳統文化相融合,這就依賴于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取決于我們對自身文化發展的認識和定位。
建筑并不是獨立于社會和文化之外而存在的,建筑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總結和學習本國建筑理論的發展,創作理念要適合本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哲學的發展狀況。只有在熟悉并研究了自己的文化特點之后,才能為境外建筑師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并做出準確的評價。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向外國人展示自己的文化精髓,又怎能奢求他們能交出傳承中國建筑精髓的作品呢?本土建筑師應該通過對外來及本土文化的學習和融合,在碰撞中繼承和發展自己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做好本土文化的管理者和繼承者,吸收外來建筑文化中有益的因素作為民族建筑文化發展的補充。
當然,除了文化的碰撞,還需要結合多學科知識,注意境外建筑師在先進技術和先進材料方面的使用,這方面由于不牽扯到文化的糾葛,更容易被我們所接受,尤其在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等方面,境外建筑師設計能力和選材也是經過了生產力發展的長期積累,需要我們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建立完整的規范和標準,來更新我們的設計理念和建筑水平,才不會掉隊。
外來建筑文化
對本土建筑的啟迪
雖然經歷著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期,但我們目前就建筑師的數量比例而言是相當匱乏的,而國外建筑師資源則相對豐富。大批優秀建筑師的存在才能保證良好的建筑環境和設計水平。我國的現狀是建筑師的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有效地引領建筑行業的發展,構筑良好的設計氛圍。從建筑教育的角度而言,出現這些問題主要原因是我們一直以單純和傳統的方式培養建筑師,他們會因為工作和思維方式的局限性而缺乏構筑整體建筑環境的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是我們必須著眼于未來,以科學有效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新穎的教學方式來培養未來的建筑人才。
從長遠看,建筑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未來的優秀建筑設計師,還應該包括未來的建筑管理者、城市規劃師、建筑材料專家、建筑施工管理者等,他們將服務于建筑行業各個領域,去引導和影響人們對建筑的認識。他們的管理水平,設計水準及其確立的評價標準,將直接影響著未來社會建筑環境的形成。在學生進入建筑學的入門階段就應該培養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建筑歷史知識為背景,形成對建筑理論及設計方案的獨立思考能力,學會正確判斷建筑、城市、社會之間的關系,幫助他們挖掘自身的潛力,這些都是每位建筑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與境外建筑師的良好交流對如何培養未來的優秀建筑師也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德國的許多建筑學院將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如柏林國際建筑展中的一些項目作為理論教學研究的長期課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相關命題的設計訓練,并撰寫論文闡述自己的理論觀點,形成一個良好運行的學習系統,在學生畢業進入到各個建筑領域后,他們就能更好地結合面臨的實際狀況,在前輩工作的基礎上創造出包含自身設計特點的作品。當然,這種“重疊空間”中相互交流所帶來的成果將成為種子在建筑領域不斷開花結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系)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