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保護,從搶救性維修到科學化傳承
蘇州古典園林,作為蘇州的城市文化名片,其精湛的傳統工藝展現著深厚的文化藝術積淀,其杰出的人居藝術價值也一直為世人所驚嘆,多年來一直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科學保護以及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環秀山莊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以及現代材料的廣泛運用,傳統工藝瀕臨失傳,帶來各種沖擊,現代經濟生產形式的轉變正使得傳統工藝的失傳越來越普遍;傳統材料數量減少、價格高昂、質量降低,正逐漸被現代材料取而代之,日顯稀缺;而現代旅游業的發展也使得已改變使用功能的蘇州古典園林正面臨許多新的嚴峻挑戰。
回顧蘇州古典園林的保護之路,可以粗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為最大程度的搶救和保護好珍貴的蘇州古典園林,由園林修整委員會及相關園林管理部門先后對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等十幾座古典園林進行了搶救性的整體修復,雖然不少古典園林的修復缺乏足夠的參照,也沒有明確的文物保護修復的法律法規和操作規范,但蘇州古典園林的老一輩工作者憑借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料、優秀的傳統工匠技術以及專家學者們嚴謹的學識和經驗進行修復,重現了蘇州古典園林風貌。
第二個階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至九十年代“申遺”成功前,從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出臺后,文物保護法中明確的“不改變文物歷史信息”、“最小干預”等概念開始深入人心,進一步推動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科學保護與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個階段是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申遺成功后至今,蘇州古典園林的科學保護與管理進入新階段。伴隨著國際組織以及國內各級各部門先后出臺的條例、規范以及社會公眾不斷提高的蘇州古典園林文化活動需求,“保護其突出的、普遍的文化價值”、“真實性、完整性”、“預防性保護”、“世界遺產監測”等新名詞、新概念的出現,讓蘇州古典園林的保護有了新的內容。
對比這三個歷史階段的保護工作,其歷史文化背景與經濟條件有著極大的不同,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蘇州園林修整委員會匯集了大批學養深厚的專家學者,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傳統工藝、技術人才的支持。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經濟發展的基礎薄弱,以“香山幫”古建工匠群體為代表,通過師徒相傳的方式,學習繼承了傳統的工藝技術,這些技術人才就業形勢良好,他們掌握的傳統工藝純正、成熟、精湛,又有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是古典園林保護修復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在物質材料方面,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修整委員會就從民間收集了大量的材料、風格及形制相同的木、石、磚質的構件,也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保護與修復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申遺”成功后,面對國際組織提出的更為嚴謹的要求,如何平衡技術人才流失與材料匱乏的影響,怎樣科學規范各類修繕保養工作,如何評估新技術手段的效果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擺在管理部門面前。面對新的形勢與挑戰,蘇州古典園林的保護核心已從單純的物的概念發展到全方位的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價值,保護管理部門不僅僅要關注建筑本體生命周期、植物生長態勢等問題,還要關注氣象、環境以及材料衰變等影響因素。
新的時代背景下,古典園林保護面臨著新的挑戰。蘇州園林管理部門引入監測的科學管理方法,并研究制定相關的技術方案和標準,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變化趨勢和影響因素等進行觀察,周期性的采集、測試和分析園林保護管理中的各類數據,實施全方位數據采集、全方位實時監測、全方位監測預警,建立起一套數據全面,評估、分析、預警及時的監測軟件平臺。
保護世界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不僅僅是對歷史事物的簡單維護和修復,而且要發揮遺產對于現代社會生活的思維和文化價值的影響。因此,在管理中注重監測效應的發揮,倡導數據的科學作用,才能逐步實現從經驗型到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轉變,從而更有利于世界遺產的“原汁原味”傳承!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林與書法的精神會通
陳國中先生是當代有影響的書法家,他是蘇州人。在歷史上,尤其是元代以來,蘇州是引領中國藝術風尚的地方,在書法方面同樣如此,像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王寵、唐寅、陳白陽等,都是名稱一時的書法大家。【詳細】
108座蘇州園林實行掛牌保護
7日下午,第四批《蘇州園林名錄》正式公布,隨著端本園、全晉會館、墨客園等18座園林入選,蘇州園林總數達到108座,蘇州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