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與鬼城 造城運動的兩種不同未來
被市場與權力所影響的城市
正如三中全會將中國的產業體系描繪為一種混合體系一樣,其實整個中國就是一個混合體制,既有市場經濟國家的特點,權力對于經濟的干預也比較明顯。
無論是我的前輩,已故的張培剛先生,還是當世炙手可熱的林毅夫,無論是發展經濟學,還是所謂的新結構主義,都鼓吹一種強政府,強市場的模式,這正是官方所推崇的中國模式的精髓。這種模式,與自由派所推崇的小政府大市場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權力與市場的交替影響,使中國的城市命運,沉浮不定。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經有一大批城市因重工業而興,當時一個是國家搞工業趕超,另外就是備戰,所以在一些三線城市,內陸地區籌建了一批工業重鎮,而改革開放之后,這些城市逐步衰落。曾經有一個“中國十大衰落城市”的排名,雖然有一些主觀色彩,標準也不明確,但是基本反映了這種情況。其中如長春,武漢,哈爾冰等,都或多或少的表現出權力變幻的“時代棄兒”之遺憾。
此外是幾大直轄市,如北京、上海等,在中國的權力譜系中,地位顯赫。“鬼城”好像是不可能出現在這些地方。而事實上,今年十年乃至二十年來,中國最大的新區,就誕生在這里。從二十年前的上海浦東新區,十年前的天津濱海新區,數年前的重慶兩江新區等,無不有著明顯的國家資本和行政驅動的邏輯。
與此邏輯類似,遍布各地的新城和新區,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各地資本和地方行政權力驅動的結果。
當然,正如前文所述,中國是一種混合體系,說這些新城完全是權力所造就,似乎不太公平。市場的力量,亦舉足輕重。如上海浦東,其加快了長三角的開放步伐,上海乃至長三角,亦是中國市場化程度相對比較高的地方。再如兩江新區,其市場化運作,亦比較成功。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兩江新區就是先鋒,所謂的一頭在內,一頭在外,以及IT產業的逆勢興起,都是借助市場的力量,并非完全靠權力。
同樣,在中國市場化最徹底的地方,權力對于當地勃興,亦起到了正面作用。世人但知廣東是中國改革的先鋒,深圳是中國改革的窗口和試驗田。但是,當初確定深圳為經濟特區,也正是依靠權力之手,向使當初深圳沒有成為特區,它還有當今這么發達嗎?
權力對于資源配置的干預,市場競爭催生的資源自動配置,在中國混合存在,這種體系,使中國的城市崛起,變為更為復雜,城市勃興的路徑選擇也更多,在權力分配資源的體系中,可以造就一批城市,在市場競爭體系中,又可以造就一批城市。新城的泛濫,與這種混合體系有莫大關系。
東中西不同區域的新城未來
塞北鬼城,聲名遠播。
就個人看來,一個城市是否健康合理,需要城、人、產三位一體。而我的這種判定標準,比當下流行的產城一體,更為嚴格。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之所以被人稱為鬼城,就在于其只有城,沒有人,也沒有產。更重要的是,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產業與人口,都難以遷移而來,鄂爾多斯不是現在不被看好,而是未來不被看好。
鄂爾多斯被人詬病,是以為在未來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還把資本砸在當地,去大建城市,使財富沉沒。早在幾年前,我即提議,鄂爾多斯的資本,因為更多投資外地,最好是鄂爾多斯的錢,沿海的企業,去沿海控股一些企業,成為控股股東也不錯。可惜,遽然得來的財富,往往沒有做實業的耐心和遠見。
本次城鎮化戰略規劃了多層次城市格局,形成“城市帶、城市群、巨型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鎮、居民點協調發展”的城市發展格局;沒有那么復雜,說更直接一點,就是大中小城市各有偏重。
就中國的現實而言,存在一種怪相,就是城市既集中不夠,又分散不夠。集中不夠,主要就是中東,一些城市和區域還沒有滿負荷,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集中不夠,主要就是中部,外貿立國,使大批內陸城市塌陷,沒有形成足夠的吸附能力,未來,中國需要重點振興中東部,在中東部容納中國絕大部分人口與產業。
最近幾年,東部發展減負,部分人認為,東部已經飽和,事實并非如此。縱使在最發達的東部地區,也有很多潛力可挖。廣東的粵東,粵北與粵西等非珠三角的廣大區域,江蘇的蘇北,浙江的浙西,山東的魯南區域等,都亟需全面崛起。
就人口總量而言,中國居住在沿海的人口數量,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尚不及全球水平。而就經濟實力而言,東部的占比卻遠大于其人口的占比。由此,東部還可有更大吸附能力。
若未來中國真的發揮市場對于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則東部的人口勢必要繼續增加,東部的產業,亦尚有一定空間。東部目前的大城市,將變得更大。北京和上海曾經都在規劃中都設定了人口上限,結果,市場化的發展結果,總是打破了這種權力之手制定的計劃。北京90年代的目標,是控制人口在1000萬內,沒有保住,2010年之后,人口突破2000萬,又打破了計劃。上海也是一樣。上海曾在80年代制定規劃,將人口在2000年控制在1000萬左右,結果2000年上海人口就達1300萬,2001年,上海有制定規劃,要在2020年左右,將人口控制在2000萬,結果,2010年時,上海就提前十年達到了2000萬。若市場起到決定作用,則東部人口可更集中,出現更多大城市,而在國家規劃中,汕頭(粵東)城市群、浙東城市群的潛力若變現,將出現大批新城,這些新城,不可能成為鬼城。
未來隨著中國大陸市場的統一,內需的振興,中部崛起,亦成必然,湖北,河南等處于大陸之中的省份,將成為中國資源流動的中樞,武漢與鄭州,必然崛起為中國的特大城市。其他一些中部城市,亦可有不同程度的大發展。
由此,東部出現鬼城的幾率,遠小于中西部,而中部的新城,有很大的希望成為一座未來之城,最值得擔憂的,是西部,西部很多地方是限制開發的土地,還有三江源頭,如果遵從市場的召喚,則西部人口,應該進一步遷移到中東部,蘭州,鄂爾多斯等城市的大造新城,其未來堪憂。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