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濕地保護立法已經迫在眉睫
“濕地是‘地球之腎’,其強大的降解污染和調節氣候等功能,對于保障人們的生活環境,維持多種生物的水環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昨日,長春市人大代表王臣帶著一份《立法加強濕地保護,推動長春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趕來會場,他所呼吁的長春市濕地保護問題,也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一份調查>>長春613個濕地板塊占總面積2.8%
王臣告訴記者,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天然濕地數量減少、功能退化的趨勢仍在繼續,濕地生態系統面臨著嚴重威脅,保護濕地的任務十分艱巨,長春也不例外。
王臣說,通過他的調研,從長春市目前情況來看,濕地面積57428.79公頃,濕地板塊有613個,濕地面積約占長春市總面積的2.8%,這在調節長春市生態系統平衡、改善氣候條件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五年來,長春市啟動了一系列的濕地恢復和保護措施,建成了波羅濕地保護區、凈月濕地公園、石頭口門濕地保護區和新立城濕地保護區以及長東北濕地公園等,使得長春市濕地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復,鳥類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濕地生態環境有了明顯好轉。
一種現狀>>重開發輕恢復讓部分濕地功能減退
“有了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經濟發展與濕地保護之間的巨大矛盾依然存在。”王臣說,從他的調研情況來看,目前,對濕地認識還存在誤區,很多時候開發者只看到了濕地的直接經濟效益,而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確被忽略了,導致重開發、輕恢復,重利用、輕保護,重眼前、輕長遠的現象普遍存在。
此外,王臣表示,開墾、改造、污染、泥沙淤積和水資源不合理利用,都是濕地存在的幾大主要威脅因素,特別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得濕地供水能力受到嚴重影響。更有私自向濕地水體排放污水者,導致濕地資源遭受破壞,水生物植物大量死亡,濕地功能衰退推進而直接影響到長春市大的生態環境。
究其原因>>長春市目前沒有專門的濕地保護法
“濕地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管理涉及水利、海洋、漁業、建設、農業、旅游、土地、環保等多個部門,也正是由于多部門共同管理,導致對濕地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沒有站在全社會的生態安全和資源永續利用的高度來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利用。”王臣表示,其次,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健全,與濕地有關的規定雖然不少,但尚缺乏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的專門法規。
他表示,迄今,全國已有北京、天津等13個省市出臺了濕地保護條例,但長春市的濕地保護條例還沒有出臺。法規不出臺,職責不清,很難解決經濟社會發展與濕地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不能對破壞濕地資源的事件進行有效查處和依法制止。
代表建議>>濕地保護立法已經迫在眉睫
王臣表示,面對濕地不斷減少的現狀,盡快進行專門的濕地保護立法已經迫在眉睫。
因此,他建議加強法制保障和監督,建立濕地保護恢復的長效機制。對此,長春市要積極推進濕地保護立法工作,盡快出臺濕地保護條例,明確濕地的法律地位,依法保護濕地。
同時,要進一步深化方案設計,用科學規劃引領生態濕地保護。希望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服務,提高效率,全力支持濕地保護項目建設,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按照“誰保護、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科學規劃濕地建設。
另外,他建議加大濕地保護資金投入,確保濕地保護落到實處。
部門聲音>>明年長春將迎來濕地建設年城區內多個濕地群落將崛起
昨日,針對代表關注的濕地話題,記者也采訪了長春市相關部門。據了解,2014年,長春將迎來濕地建設年,這也是城市優化生態的一項重要舉措。城區內的東、西、南、北、中,多個濕地群落將崛起。
其中包括,已成為市民放松身心旅游休閑勝地的長春北湖國家濕地公園,力爭建設完畢,實現全面開放的32萬平方米的八里堡濕地公園;完成主體建設的20萬平方米的霧開河濕地公園;加快以伊通河為中線的濕地軸帶建設,提升長東北城市生態濕地建設層次和水平等等,把長春建設成一座綠色宜居的“森林濕地城”,為百姓努力打造天藍、地綠、水凈、城美的清新環境。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江西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近日,江西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成立,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擔任顧問。本屆專家委員會由來自生態環境、氣象、土壤、地理、監測、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的31名專家委員組成,其中外省專家7名。【詳細】
??谑袧竦乇Wo協會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詳細】
我國濕地保護率達49.03%
濕地通常是指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中國的濕地資源豐富,城鎮濕地發揮著洪水控制、水源供應、廢物處理、綠色空間和生計來源等多種功能,是城市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承載著城市豐厚的人文積淀,為宜居城鎮創造條件。【詳細】
天津五大工程推動濕地保護與恢復
從天津市林業局獲悉,今年起至2025年,本市將通過實施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歷史遺留清理工程、生態移民工程、土地流轉工程、生態補水工程、濕地修復工程,推動全市濕地保護與恢復,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共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