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記得住鄉愁"的規劃從哪里來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城市建設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鎮建設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12月15日《長沙晚報》)
我們居住的城市,不僅要有華美的外表、寬敞的空間、別致的現代造型,還要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風貌、生活習性、審美習慣等文化風貌密切聯系,成為緩解居民心理疲勞、提升幸福感的“精神小屋”。這種蘊涵人文情懷的城鎮,當然能讓人“記得住鄉愁”。
遺憾的是,在這些年的城鎮化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太注重物質主義、大干快上、“長官審美”,從而讓“記得住鄉愁”的規劃更加稀缺。比如不少地方為了規劃新樓盤,將古色古香的歷史古建筑推倒,讓新規劃成了“文化沙漠”;再比如有的規劃過分注重西方現代主義風格,而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缺乏足夠的尊重,忘記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底線。
因為這些建筑割斷了和歷史、文化、記憶、美妙情感、精神生活的聯系,忽視了對居民應有的情感尊重、精神觀照、人文體恤,所以總讓人覺得陌生、生硬、突兀。在這樣一個僅僅作為居住空間的建筑里,人們內在的詩意、激情,乃至創造夢想的動力,萎縮了很多,當然也就看不見鄉愁了。
法國資深建筑師阿蘭·薩爾法說:“我們應該切記,建筑不是烏托邦,是讓人使用的,它應該讓人接受,使人感動,它應該有自己的意義,體現自己的價值。”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秦紅嶺教授說:“一切為了人的美好生活,這是城市規劃最根本的倫理追求。”那些脫離了讓人感動的追求和文化底線的城鎮規劃,應該得到及時糾正。
其一,應該多一些文化敬畏感,各種城鎮規劃必須將文化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將物質效應放在首位,讓諸多規劃成為“心靈妥帖的地方”、“適合人居住的藝術品”,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規劃目標。其二,及時修改1989年實施的《城市規劃法》相關規定和條款,賦予城鎮規劃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任何“利益牌”、“人情牌”都不能動搖,任何人,任何單位,任何長官,任何公共機構等,都不能隨意修改和更改,確保城市規劃具有連續性、人文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其三,城鎮的各項規劃,雖然最終由官員作出決定,但要更多地征詢群眾、專家的意見,讓“草根審美”成為城鎮規劃中的重要構成,增加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將《城市規劃法》規定的,“城市規劃必須符合我國國情,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遠景發展的關系” 、“應當注意保持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等落到實處,讓未來的城鎮能夠美好得令人記住鄉愁。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