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策應“臨空經濟”戰略 大市場順勢起飛
日前,南昌市組織編制的《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在北京召開了專家咨詢會,昌九大道新的路線規劃方案已上報省政府,昌九高速全線“四改八”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12月5日,江西省金融辦、南昌市人民政府與綠地控股集團簽署了關于臨空經濟區開發項目的戰略合作協議。與此同時,離昌北機場8公里處的一個江西省重點工程項目、2016年江西省第四屆花博會會場——江南花卉苗木大市場一期主體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并預計在農歷年前可以完工。
臨空經濟的美麗藍圖已躍然紙上,蓄勢待發,而將藍圖變為現實圖景則需要強有力的“發動機”作為實體支撐。按照南昌臨空經濟區規劃的“核心區+產業區+拓展區”的擴散式空間結構和“南昌大昌北+九江共青城先導區+飛地經濟”發展格局,江南花卉苗木大市場這座占地5000畝的航母級綠色生態時尚城無論是從市場定位還是規劃設計方面來講都不可不謂南昌“空港都會CBD”。
在規劃設計上,江南花卉苗木大市場1100畝商業交易區、3400畝培育展示區、400畝科研基地、100畝物流中心、6萬平方米地下貨場、2萬平方米會展中心等承前啟后,將開啟專業實體市場功能新紀元。在市場定位上,建設成之后的江南花卉苗木大市場將是匯聚花卉、苗木、仿生植物、園林資材、觀賞寵物、奇石玉石、古玩字畫郵品等于一城的園林工程一站式采購平臺,亦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園藝展銷中心。尤其是在目前江西及周邊地區花卉苗木市場存在規模不大、專業欠缺、產銷鏈不完善等現實缺陷的情況下,對于加強其與全國各地乃至國際大型花木市場的同步接軌,策應了“臨空經濟圈”發展定位,對于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助力江西“綠色崛起”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隨著北車、歐菲光、萊寶高科、艾偉特等一批大企業的入駐及大項目的落地,為臨空經濟圈的騰飛提供更多現實依據。
當然,臨空經濟區建設所帶來的增長點對區域經濟、產業、企業及個人來說都是誘人的“臨空紅利”,畢竟,臨空經濟是一種發展模式,一種更適合時代變化的發展方式。從首都機場前往市區,可以看到從1992年開始發展的臨空經濟區已經形成規模,吸引了很多國際公司的總部落戶,附近有很多外國人的集聚區,周邊還形成了商務區,中航工業的新材料等產業也布局在這里。遠的不說,就拿與南昌同在內陸地區的鄭州來說,2013年3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內首個臨空經濟綜合試驗區,而其去年產值已達千億元。此時,距鄭州啟動建設臨空經濟的2007年只過去6年。
那么,有多大范圍能直接分享“臨空紅利”呢?根據臨空經濟區的圈層設計理念,以機場為核心的5公里范圍,圍繞機場功能展開。方圓5~15公里,則是臨空經濟產業區,布置一些臨空經濟指向性很強的產業。而且,南昌未來航空物流業將覆蓋3小時車程以內的地區。今后,在大昌北地區可以布置一些金融園區,服務業集聚區也將成為可能。
臨空經濟圈的魅力首先是從交通方面釋放。隨著昌九高速“四改八”擴建項目被提到議事日程、南昌-永修已通公交、規劃南昌地鐵延伸至永修等等,意味著在臨空經濟區形成包括航空、公路、鐵路、水運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區內的企業將隨著交通動脈的活躍為臨空經濟圈提供不竭的內生源動力。正如身在臨空經濟圈8公里內的江南花卉苗木大市場,它將隨著交通網絡的進一步升級完善,用一個市場的不斷繁榮來見證臨空經濟區建設在城市建設、產業升級等方面的時代意義。
編輯:chengxuetao
相關閱讀
南昌策應“臨空經濟”戰略 大市場順勢起飛
日前,南昌市組織編制的《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在北京召開了專家咨詢會,昌九大道新的路線規劃方案已上報省政府,昌九高速全線“四改八”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12月5日,江西省金融辦、南昌市人民政府與綠地控股集團簽署了關于臨空經濟區開發項目的戰略合作協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