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推動與沖擊
2013-11-12 08:23:00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瀏覽次數:
當這則廣告片在法國播出時,郭旃正好在巴黎。當地朋友告訴他,這條廣告成為一則丑聞,播出后幾分鐘就收到了數百個投訴電話,抗議把車開到世界遺產上拍廣告。
最終,這條廣告播出一次后即停播。
作為中國人,郭旃覺得“臉紅”。
更多時候,負責考察的外國專家在中國受到款待,并對此誠懇致謝,但并不會因此就改變專業評價。而這往往被中國人認為“不夠意思”。
最著名的例子是云南石林申遺時,曾派出幾千人手拿鮮花歡迎前來考察的外國專家。
專家最后在報告中著重提到三點:一是感謝在石林受到了“總統般的待遇”;二是認為當地人對自己遺產的了解并不理想;三是認為遺產保護也不理想。最終結論是建議暫時擱置。
郭旃說,隨著中國日益國際化,對于習慣于按國內政策和程序辦事的人們來說,必須盡快適應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簽署一項國際公約后的新情況。
修舊如舊,最小干預
如何與世界打交道,顯然不僅是中國人在申遺方面遇到的問題。在世界遺產涉及的專業領域內,有不少令郭旃覺得迫切需要改變的地方,它們關系著中國的世界遺產能否為世界所認可,并發揮自己的作用和影響力。
某次文保專家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一座古寺廟,“達到了古建修復的最高境界”。結果當地領導很不滿:“修了這么多年,花了那么多錢,修了跟沒修一樣!”還有一個省份,一年之內將30多座古塔全部翻新。
雖然存在爭論,但郭旃強調,“最小干預”是國際上對文物保護、修復的基本要求。
他認為,現在很多地方對文化遺址進行大規模重建,而新建的東西無論多好,都會影響遺址的歷史信息,這樣的重建毫無意義。
郭旃強調,作為一項涉及國家形象以及現實利益的重大問題,世界遺產的監測機制還需要更為有力地推進。比如如果有政府部門在一處世界遺產旁蓋樓、破壞其完整性,可能并非文保單位所能阻止。
也許,建立更高級的協調機構是一種有效選擇。目前,只在國家文物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設有專門負責世界遺產事務的處級單位。其中,景區內的歷史建筑由文物部門管轄,景區管理則由住建部門負責。
在另一種工作范圍劃分中,國家文物局負責“文化遺產”,住建部負責“自然遺產”和“雙遺產”申報。
但通常情況下,申遺后的管理工作由地方政府負責。
以彩票設立世界遺產專項資金等建議,也都有人提出。而一些地方因世界遺產而獲得的旅游收入,從未撥發給文保部門。
郭旃認為,加強管理和檢測,以及毫不留情地糾正失誤,是保護世界遺產的根本之道。
申報和保護世界遺產是一條光榮而艱辛之路,借鑒外部世界更新觀念、重新認識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同樣如是。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