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歷史建筑"拆舊建新"當慎
近日,濟南老火車站拆除20余年后欲重新再造引發(fā)爭議不斷,這也讓公眾把目光再次鎖定一些城市屢屢遭到“拆舊建新”的歷史建筑上。當前,不少城市掀起“拆舊建新”風潮讓人疑惑,屢遭復建的歷史建筑真能起到“以假亂真”的功效嗎?
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記者近日在哈爾濱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關道衙門”采訪時發(fā)現,這棟于2005年搶工復建的道臺府舊址主墻上已有縫隙開裂,整個景區(qū)經營慘淡。
其實,一些城市在保護不善的老建筑遺址上補充修建新建筑不在少數,更有甚者,直接粗暴整體拆除后“原版”復建,仿造出來的建筑讓人啼笑皆非。
不可否認,城市中的許多歷史建筑因年久失修、疏于維護或地處老居民區(qū),往往給人一種“臟亂差”的印象。這使一些城市管理者借“修繕性保護”或者“保護式拆除”等名頭,對歷史建筑“大動手腳”,有時甚至一拆了之。
文保專家認為,歷史建筑能否復建早有標準,要經過嚴密的論證考量。但一些城市把這個程序當過場,造出來的東西不倫不類,將城市歷史文化的厚重破壞殆盡。
文化的傳承需要尊重歷史,保護歷史建筑需更多考慮文化,而不是商業(yè)化、產業(yè)化。沉淀更加深厚的歷史文化,一座城市才有味道。因此,歷史建筑“拆舊建新”當慎!缺乏嚴密論證的保護沖動將是城市文明之傷。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專家:歷史建筑活化需“自我造血”
如何留住一座城市的記憶?歷史建筑是重要的載體。昨日,第四屆廣州歷史建筑論壇在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展覽中心召開,建筑和規(guī)劃領域的專家學者、名匠大師、運營團隊等齊聚一堂,共商歷史建筑的活化對策。有專家提出,老城區(qū)歷【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zhèn)【詳細】
住建部通知要求加強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工作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加強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通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