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天鷹:屋頂綠化 打造城市的空中花園
華貿中心屋頂綠化
2013年8月25日,在北京各報刊報道的轟動一時的海淀區人濟山莊4號樓樓頂的假山怪石葡萄架大張旗鼓地拆除時,北京交通大學建筑學科學術委員會主任韓林飛教授,一直在靜靜地做著他的“屋頂規劃”。與人濟山莊屋頂花園的拆除正相反,韓林飛教授考慮的是如何大規模建設屋頂花園。受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之托,韓林飛教授和他的團隊,已經就《北京住宅建筑屋頂空間設計和生態利用》這一課題,做了很長時間的調研。
在用地緊張、地價昂貴、綠化用地不斷被壓縮的情況下,屋頂生態屋頂的利用對生態城市的建設至關重要。按照2010年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抽樣統計資料進行的初步測算顯示,北京市的城市面積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的面積為1368.3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為1289.3平方公里。
如果按照屋頂面積占建成區面積25%的建筑學規律來計算,那么北京市區的屋頂大約有322.33平方公里。如果再以可作為生態屋頂的面積為屋頂總面積的30%來推算,那么北京市區的屋頂可利用綠化總面積,大約有96.7平方公里。
數據顯示,從1983年第一座空中花園在長城飯店建成至今,北京市屋頂綠化面積已拓展至160萬平方米,景觀已大為豐富,一片片空中綠化帶雛形初現。根據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園林綠化發展規劃,未來5年,北京市還將完成屋頂綠化、垂直綠化100萬平方米。
國家博物館屋頂綠化
年逾古稀的譚天鷹,現在是北京屋頂綠化協會會長,多年來一直打造“最美屋頂”。退休前他就熱心屋頂綠化理念的宣傳,支持屋頂綠化試點,退休后即籌建北京乃至全國第一家屋頂綠化行業協會,從2006年3月起至今,為北京屋頂綠化協會法人代表、會長。北京屋頂綠化協會在貫徹國家屋面種植技術標準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一套詳細的屋頂綠化技術導則,引導屋頂綠化。這其中,包括房屋勘測、材料選擇、屋頂排水供水系統、土壤與植被選擇等多方面,細致又實用,也吸引來更多的人參與打造“最美屋頂”。
樓頂上的綠化
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除了是與大英博物館、盧浮宮等世界著名博物館比肩的一流博物館外,許多人并不知道,國博在北京還占著一絕,那就是環繞在四層走廊之外的建筑屋頂上布滿的綠地與花壇。
從空中俯視,在京城正中的這片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綠色,尤顯生機——這是北京中心城區內最大的一片屋頂綠地。
長安街沿線,華貿中心、國家博物館、北京電視臺、國貿中心、王府井百貨、交通部、北京市政協、公安部、中組部、石景山區政府等地的樓頂也為綠色所覆蓋,其中多為簡式草坪,也不乏溫馨精致的花園,在周圍樓宇光禿的灰色調襯托下,更顯得醒目和珍貴。它們均是北京市屋頂綠化的典型代表。
所謂屋頂綠化,是在包括屋頂、墻面、陽臺和露臺在內的一切離開地面自然土壤的建筑物表面上所進行的綠化。屋頂綠化是解決城市擴展以后,在建筑物本身可利用的空間,進行有生命的植物種植。“在建筑屋頂和外墻上做綠化,目的是給建筑披上一件綠裝,是為了讓建筑和大自然和諧共生,而不是增加過多的荷載。”
作為北京屋頂綠化協會會長,譚天鷹的最大的夢想,那就是希望北京10%的建筑屋頂能夠披上綠裝。這個愿望,源自1995、1996年。他參加北京城上空航拍時,當時就感到美麗北京城最丑陋的就是灰蒙蒙、雜亂不堪的上千萬計的禿屋頂。它不僅有礙觀瞻、而且是造成城市熱島效應、沙塵漂浮、大氣污染不得降解的重要原因之一。那時就想:什么時候這些屋頂也能像地面一樣綠化起來呢?2004年,南方朋友為“迎奧運、建綠色首都”到北京試驗屋頂草坪種植成功,讓他看到了希望。利用自己在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之便,馬上編了一條首都綠化信息,“一種屋頂綠化的新材料”,推薦給中央、市區屬單位和駐京部隊,同時自己也加強了這方面的學習和鉆研,一面宣傳屋頂綠化理念,一面支持屋頂綠化試點。
10%是多少呢?北京市有關部門測算全市屋頂總面積約2億平方米,10%就是2000萬平方米;市園林科研所前些年就提供全市僅6層樓以下屋頂就有6900萬平方米,若其1/3可綠化,也是2000萬平方米左右。而目前全市剛實施160多萬平方米,還不到1%。渴望的目標不是憑空捏造的,但和現實距離懸殊。那么究竟這個夢能不能實現呢?
編輯:zhaojun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南通生態通廊:城市與自然交融的景觀飄帶
部分城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破壞和對生態系統的忽視,導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從而引發了諸如洪水、內澇和水污染的危機。AECOM則一直伴隨著南通這座城市的發展并且持續為其綠色建設出力,主要項目包括【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