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亟待打破"弱智"困局
資金籌集和使用效率堪憂
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設“高燒”跡象隱現之際,不少質疑聲則將矛頭指向巨量投資的方向與項目使用。比如,從地方智慧城市的規劃方案來看,一般智慧城市規劃將涵蓋包括交通、醫療、政務等公共系統服務,多數屬于動輒上億或十幾億的工程,這對于地方債規模頗大的三四線城市而言,智慧城市的漫長投資無疑也構成了龐大的財政壓力。
記者梳理部分城市規劃發現,多數智慧城市建設的投資體量龐大、周期漫長,其建設過程往往考驗地方級城市的投資運營能力。以《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為例,其建設總投資將超過817億元,未來8年需要帶動11200億元的產業增加值。山東煙臺今年8月對智慧城市長期發展規劃方案進行公開招標,消息人士稱,年內將重點推進列入導向計劃的總投資1100億元的360個技改項目,以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樊會文認為,仔細區分地方智慧城市建設投資不難發現,一些城市將涉及道路、管網建設以及安防系統的投資均劃入智慧城市的投資中,而實際上這些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本身體量已經龐大,但這些投資不完全是信息化投資。“如果按照各地智慧城市規劃計算,總體規模可能還會相對1.5萬億更高。不過,從智慧城市建設周期來看,地方需要在做好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基礎上實現公共系統的升級,未來智慧城市的投資仍然會比較大,因為這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一點上不能否認。”
不過,巨量的投資工程對于力推智慧城市項目的地方政府而言,仍然不得不考慮智慧城市建設的資金籌集和使用效率。據消息人士透露,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工程的資金支持,有三分之二依靠中標公司的資金支撐,而部分項目由于政府資金到位不足,而陷入項目暫停或延后的情況。“我們在行業調研過程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新的智慧城市項目原本期望在今年八九月份進行招投標,而目前已經開始往后拖延。”
從目前智慧城市項目的資金來源看,不少上市公司的超募資金也多數投向了這一新領域。7月31日,威創股份發布公告稱,將投資1.2億元用于智慧城市管控中心大數據可視化解決方案建設項目。10月24日,萬達信息公告稱,擬使用部分超募資金3000萬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以盡快發展中國智慧城市領域的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設投資規模總體體量較大,一些涉及智慧城市概念的上市公司的投資并未明顯帶動業績增加。從已披露的數據看,有部分公司應收賬款大幅增加,且營收占比率較大。“應收賬款增長過快主要與政府回款速度慢有關。智慧城市的建設資金主要是政府投入,如果政府財政收緊,承接智慧城市項目的公司的回款就會延后。”以智能交通為主營業務的銀江股份董秘吳越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智慧城市主要由各地政府推動,涉及的領域包括交通、通訊、教育、醫療、安防等,范圍很廣,與之相關的政府部門也非常多。“現在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問題是政府缺乏統一規劃,部門之間都是各自為戰。比如,交通部門只管智能交通,衛生部門只管智能醫療,導致有些資源沒有被很好利用,而有些投入又屬于重復建設。”吳越表示,應收賬款過大是行業共性問題。隨著智慧城市領域不斷擴大,上市公司承接的項目也越來越大,這樣就導致建設周期長,賬款回收期也會相應拉長。
據王聰分析,地方智慧城市項目出現回款不足的現象,一方面由于政府在做項目時大多采取BT模式(建設-移交),在資金落地上存在時間差,也會導致企業做項目的資金鏈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停工的可能;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部分縣級城市或中西部三四線地區政府財政收入相對緊張,加上前期地方債務審核的壓力,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投資節奏上有所控制。“智慧城市的資金來源,主要程度上仍是以各級政府財政承擔,或者間接由政府買單,比如后續可能出現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先由企業負責初次的投資運營,再由政府購買服務,這在運營效率上會提高很多。”
統一標準和規劃亟待出臺
不少專家認為,全國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下問題叢生,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在于缺乏頂層規劃,由于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涉及多部門統一平臺搭建,其運營也需要管理的長效機制和配套政策和法律,如果缺乏統一標準和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就難免陷入重復建設、商業化難突破的局面,最終也將難以實現城市公共系統的信息化、智慧化升級。
樊會文指出,盡管各地各部門都在積極推進智慧城市的規劃方案和試點示范,但在國家級層面卻恰恰缺失統一的標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多部門重復建設問題。“現在國家制定標準的周期非常長,大概三年左右才會更新,這其實并不利于全國建設智慧城市。缺乏統一的標準,意味著部門與部門之間難以實現互聯互通。所以智慧城市一定要走頂層設計,如果讓某一個部門單獨推動,最終實現的難度會非常大,城市的智慧化也無法形成。”
王聰建議,在政府層面可以推出共性的基礎數據平臺,包括交通、醫療、社保、教育等應用都可以在數據平臺共享信息,各個行業在平臺運營的基礎上實現相互聯通。“從目前智慧城市發展的進程來看,由于各部門各行業需要統一接口和標準,預計政府層面會有統一規劃和措施出臺,盡管全國城市不可能套用一個模式,但各城市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來推出不同類型的通用模板。”
據了解,在頂層設計方案形成方面,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在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并于7月上報國務院發布。有消息人士稱,國家將有望建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啟動10個領域智慧工程建設,組織100個城市開展試點示范,上述方案有望在今年四季度正式對外發布。這也意味著一旦指導意見公布,全國智慧城市建設將結束政出多門、盲目建設“亂象”,從而進入統籌推進的新階段。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商業化運營則也需要通過政府主導,在各大信息平臺之間做好協調與資源共享,形成智慧城市的市場化機制,以解決智慧城市項目建成后的運營難題。吳越建議,企業可以選擇民生領域有剛性需求或者一些細分領域資金鏈投入不大的項目,“交通、醫療等民生問題,是每個城市都迫切需要解決的,因此在智能交通、智能醫療領域政府愿意投入,資金也有保障。在這些領域,政府認為投入產出比是比較高的。”
而對于某些地方政府資金緊張而導致相關項目達不到預期的情況,吳越認為,智慧城市是一項投入很大的工程,如何保證后續資金能持續跟進,這將考驗政府對項目的運營能力。“比如企業為政府做好整個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統后,政府就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挖掘,為用戶提供路況信息、路線選擇等有償服務,以解決后期的系統維護費,甚至將資金投入到其他項目。”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