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建設要找準文化脈搏
“國內不少開發商,挖個水坑,就敢叫‘親水家園’;弄個石膏柱,就敢叫‘皇家風范’,這樣的文化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應該要堅決抵制。”昨天舉行的“2013中國新加坡小城鎮發展論壇”上,經濟學家、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告訴臺下就坐的各地浙商,如果真要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做有文化的城鎮化。
本次論壇是第二屆世界浙商大會的專題活動之一,主題為“文化與產業—高品質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邀請了多位中國和新加坡的專家及浙商,共同探討浙江小城鎮開發。
“北京那些被拆掉的門和老城墻,在長城山腰上修建涼亭,都是對原有文化的破壞,在小城鎮開發過程中,應該注意避免這種破壞。”陳淮建議,今后浙江的小城鎮開發,應該注意摒棄一些不良的文化因素,如之前提到的開發商的一些不好的做法;還要注意堅守當地不可復制的文化要素,加以保護性開發。
“有特色的幸福城鎮。”另外一位主講嘉賓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院長王才強,則分享了新加坡這座國際花園城市在建設小城鎮方面值得借鑒的經驗。新加坡圍繞核心區規劃建設了25個新市鎮,各鎮距核心區5~10公里,規劃人口15~20萬人。每個新市鎮,都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功能完善的商業服務中心,提供就業的經濟實體;每個鎮中居民基本能保證日常生活經驗的自給自足,生活工作的方便,能保人口有序分散到核心區周圍。從宏觀規劃、城鎮發展計劃、公共交通管理、城市“細胞”保留、生態系統的建設和有序的社會管理等方面,都值得浙江在小城鎮開發過程中參考借鑒。如今在新加坡10個不同的片區,高樓林立之下,還有7100多幢有價值的舊建筑被妥善地保護下來,延續本土文化的同時,成為各地游客熱衷的參觀之地。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舉辦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據文化【詳細】
民俗風+原鄉味——常州民俗文化公園開建
作為2017年全區重點項目,春江鎮民俗文化公園于日前正式開工建設。此外,今年新北區還規劃了梅林鄉村旅游集聚區,今后,這兩個地方都將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