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工業遺產 觸摸城市體溫 (圖)
2013-10-31 08:42:00 來源:太原晚報 瀏覽次數:
1953年,在國家“一五計劃”中,太原成為全國重點工業建設的五大城市之一,在蘇聯援建的156項工業項目中,太原就有11項,處于西安(17項)、哈爾濱(13項)之后的全國第三。11個項目包括:興安化學材料廠、新華化工廠、江陽化工廠、晉西機器廠、汾西機器廠、大眾機械廠、太原化工廠、太原化肥廠、太原制藥廠、太原第一熱電廠、太原第二熱電廠。“‘一五’期間,圍繞國家11項重點工程,太原市政府還新建了太原磷肥廠、山西紡織廠等大型企業,并擴建改造了太原鋼鐵廠、太原礦山機器廠、西山煤礦等老企業。”康楣生扳著指頭,一一細數。一盤縱橫40公里的工業棋局“一五”建設開啟了太原現代工業文明的新篇章,實現了冶金、化工、煤炭、電力等能源重化工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形成了南北地跨40公里宏偉壯觀的工業走廊。“一五”結束時,除了太原鋼鐵集團、太原礦機機器廠等龍頭企業外,太原西部從北至南形成了四大工業區:北部工業區,以太原第二熱電廠為核心,布設江陽化工廠、興安化學材料廠、新華化工廠等;中部工業區,由大眾機械廠、晉西機械廠、太重機器廠、汾西機器廠組成;南部工業區,以太原第一熱電廠為依托,建有太原化工廠、磷肥廠、化肥廠、鍋爐廠、制藥廠等;西山礦業區,包括白家莊礦、官地礦、杜兒坪礦、西銘礦。市城鄉規劃局編研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一五”時期,太原為全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與北京、天津并稱為華北地區工業重鎮。經過五年建設,太原機械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國家投資一億多元,興建和擴建了太原重機廠,該廠制造生產起重、焦化、煤氣發生爐等大型設備約四十種,支援了全國各地的重點項目建設。太原礦山機器廠生產出了我國第一臺石油鉆機,有力地支援了克拉瑪依等油田的開發建設,結束了我國全部依賴進口石油的歷史。“一五”期間遺留的工業遺產,見證了太原作為國家能源重化工業基地的歷史,留下了共和國初期太原勞動者艱苦創業的輝煌篇章。
散落的工業遺產還有很多目前我市還沒有一份工業遺產的統計名錄。本報記者在文物部門、規劃部門、省國資委等單位的專家幫助下,初步統計,我市工業遺產現有260余處。縱觀我市工業遺產分布,主要集中于尖草坪區、杏花嶺區、萬柏林區、晉源區等四個城區,分布狀況與我市工業發展進程相符。在太原鋼鐵有限公司廠區內,保存有閻錫山主持建設的太原北飛機場舊址,舊址現存飛機庫4座,飛機庫由青磚砌成,保存完好,是太原市內僅存的民國時期飛機庫遺存,對于研究山西航空發展提供了實物例證。位于杏花嶺區的太原機器局舊址,成立于清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山西北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宣傳部部長張志龍介紹,1927年,太原機器局更名為太原兵工廠,生產進入鼎盛時期,廠里設備有3800多部,職工1.5萬人,規模可與全國最大的漢陽兵工廠相媲美,生產制造的武器裝備供應全國。民國時,太原機器局與漢陽機器局、沈陽機器局齊名,是我國三大兵工廠之一。機器局舊址位于該公司院內,保存有辦公樓、制造車間。辦公樓經修復后,改造成太原機器局展覽館,是我市早期工業遺產中保護較好的一處。此外,在萬柏林區的白家莊礦,保存有日軍侵華變電所等舊址,是侵華日軍罪狀的見證。我市轄區內的古交市、婁煩縣也保存有工業遺產,如古交鋼鐵廠、西北煉鋼廠舊址,山西新軍兵工廠遺址等,同樣珍貴。今年“兩會”期間,耿彥波市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各級政府必須以多留遺產、少留遺憾的歷史眼光,寧受一時怨、不挨百年罵的責任擔當……讓城市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初探太原工業遺產,驚嘆于其格局之宏大、起步之堅實、門類之豐富、技術之先進。但這只是冰山的一角。這些實物和遺存表面平靜,體溫尚存,讓人飛快地穿越舊時光,直達激情燃燒的歲月。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