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長包滿達:不能盲目推進城鎮化
城鎮化建設是當下的熱門話題,科學推進城鎮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宜居宜業、產城融合、城鄉一體。
現階段,一些地方一味地擴大城鎮框架、建高樓大廈,把農牧民簡單地從農村、牧區轉移出來,這種“為了城鎮化而城鎮化”的做法是不科學的。推進城鎮化不能盲目,不是把人聚集起來就行,而是要看有沒有產業做支撐,城市到底能夠容納多少人,能提供多少就業崗位,還要綜合考慮水資源供給、土地供應、環境容量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搞好城鎮規劃,明確在空間上怎么布局,建設什么樣的城鎮,建成多大規模,發展哪些產業,建設哪些設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等等。
進而言之,必須認識到,推進城鎮化并不只是建設城鎮就可以了,而是要把城鎮和農村、牧區一起統籌規劃,同步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推進城鎮化必須堅持城鄉結合,只有產業發展了,財政實力增強了,推進城鎮化才有支撐。
產業的發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無縫覆蓋”。所以,政府除了做好頂層設計、引導產業按照規劃落實外,還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按照城市的標準規劃建設縣城和建制鎮,包括街道的路面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地下管網的建設管理、水電氣暖的供應等。
從各地實踐來看,城鎮化并沒有統一的模式,必須堅持因地制宜,走適合自己的路。我所在的赤峰市屬于典型的農牧交錯地區,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地廣人稀,農牧民居住比較分散,孩子上學、群眾就醫、購物主要集中在旗縣所在地。為此,赤峰的城鎮化設想應該是推動縣城擴容提質,把縣城做大做強,重點推進10萬到20萬人口的縣城建設,吸引更多的生產要素和優勢資源向縣城集中集聚,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再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重點小城鎮,把相關產業、配套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向小城鎮延伸,同時把產業、設施、服務向農牧區延伸拓展,建立城鄉一體的梯次城鎮化結構。
總而言之,城鎮化的目標不是簡單地提高城鎮化率,而是實現城鄉一體化,尤其是在農村、牧區,務必要通過城鎮化建設,讓每個鄉村都通路、通水、通電、通郵、通廣播電視、通網絡,讓孩子都有機會上學,讓老百姓有地方看病、休閑、鍛煉、養老等等,讓農牧民也能享有像市民一樣的待遇。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