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的悠久歷史
公元1271年元朝定都北京,北京成為國都,無論是從遺跡遺存,還是文獻記載看,北京城市建設都有劃時代的意義。元大都是當時舉世聞名的大都市,建設有大規模的民居,胡同和四合院成為元大都的兩大基本元素。明王朝建立后,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明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并分別從浙江、山西等處遷進數以萬計的富戶,有力推動了北京經濟的發展。在明代,制磚技術空前發達,這個時期出現的《魯班經》《三才圖會》等書籍,說明明代不僅第宅建設的實踐活動十分活躍,而且有理論方面的指導。
清代定都北京后,大量吸收漢文化,完全承襲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和北京四合院風格。清王朝早期在北京實行了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城內的漢人全部遷到外城,內城只留滿人居住。這一措施客觀上促進了外城的發展,也使內城的第宅得到進一步調整充實。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筑是宮室式第宅,也就是官僚、地主、富商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清代是北京四合院發展的巔峰時期。清代后期,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北京四合院的發展開始走下坡路。在外族入侵和西方文化滲入的影響下,北京傳統住宅建筑也受到一定影響。這個時期建造的四合院,或多或少加進了一些西洋建筑的裝飾成分,最典型的就是圓明園式隨墻門的出現。
受"西學東漸"之風影響,北京四合院人為標榜自己為"新派"代表,也有一些在宅內興建洋樓,但為數不多。總的來說,這個時期,北京的傳統民居基本保持了明清型制。日本帝國主義侵華,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市民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很多原來住獨門獨院的居民已經沒有能力供養更多的房子,只好將多余的房子出租,以租金來補貼生活。市民的住房越來越少,院里的房客越來越多。獨門獨戶的四合院開始變成多戶雜居的大雜院,四合院的居住性質發生了變化。
1949年以后,北京傳統四合院在使用上出現了根本性變化。由于所有制的變更,很多清代遺留下來的王府、宅院由私產變為公產。它們不再為昔日的貴族所占有,轉而成為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工廠、幼兒園、俱樂部等公用住房。使用功能的改變,使得建筑本身與使用者的需求之間產生了難以解決的矛盾。最終的結果,不是人服從建筑,而是建筑被人所改造。
那些仍作為住宅用的院落,己不再獨家占有,變為多戶居住的大雜院。這些用途上的變化,使四合院難以繼續保持昔日的深邃、安謐、幽雅。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是北京四合院罹難最為嚴重的時期。60年代末的紅衛兵"掃四舊",將四合院中精美的磚雕、木雕、石刻、彩繪盡行掃蕩,無數價值極高的藝術品,或被砸成碎塊,或被抹上泥灰,能得以幸存者寥寥無幾。緊接著發生的為"備戰"搞的全民挖洞運動,嚴重破壞了四合院的原有格局和排水系統,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
文革以后,北京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確定了四合院保護方針,使上述惡化趨勢有所控制,但是大規模舊城改造運動與四合院的保護之間,又出現了尖銳的矛盾,建設性破壞時有發生,如何解決好舊城改造和四合院保護的矛盾,仍是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北京四合院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景象:一些移居北京的僑民和在改革開放中先富起來的人們,抱著懷舊和對傳統文化崇尚的心理,在四合院集中的地方買下舊院,重新翻建四合院。有些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也開始征地建房,住進了傳統的中國民居。這種新四合院大多采用傳統建筑的外形和色彩,室內則是暖氣、上下水、衛生間、空調等現代化設施和高檔裝修。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