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熱退潮 世界“遺產大國”趨于冷靜
2013-10-17 07:52:5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瀏覽次數:
在此背景下,從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英國文化、媒體與體育部面向公眾,對以往的申遺政策進行公開質詢,重點審查申遺的成本、帶來的收益、應承擔的責任以及是否在這三者之間實現了平衡,并對未來遺產地的管理、推廣和融資提出建議。2010年2月,英國政府決定對申遺的提名機制進行改革。原有的遺產提名預備名單停止使用,由政府制定一份新的更短、更有重點的預備名單,重點體現候選地“突出的普遍價值”,并從申請伊始就要求候選地提供清晰的需要滿足的標準、需要彌補的差距,以及申請過程中可能花費的成本和收益,從而盡可能地簡化申請程序,同時在早期就能篩掉那些難以成功申遺的地點。此外,政府要求提名時間有所間隔,不用每年都提出一個新的地點,保證了申遺的持續性。
美國:重點轉到國內遺產名錄
截至目前,美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和文化遺產共計21處,包括舉世聞名的黃石國家公園、自由女神像。不過,美國很早就將遺產保護的重點轉移到國內遺產名錄上,從1995年開始,美國不再積極申報,也幾乎沒有項目入圍世界遺產名錄。
為幫助國內歷史文化遺址項目的確定和保護,美國于1966年通過了《國家歷史保護法》,建立了美國國家史跡名錄,對國內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登記。國家史跡名錄的管理工作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納入美國內政部的一部分。入選名錄的標準為:具有國家歷史性的標志建筑,有歷史意義的地區、遺址、建筑物和房屋,軍事設施、軍營、戰場遺址,還有美國歷史上偉人的住所與工作場所、杰出的設計和建筑物、體現民族生活特征的地方、考古遺址和不同民族崇拜的圣像與雕塑等。
迄今為止,美國境內登記在冊的歷史文化遺址達8.5014萬處,歷史街區超過1.3594萬個,另有約9495處遺址被列為“閑置”或“急需修繕”。一旦被列入國家史跡名錄,政府承認其歷史文物的地位,享受“聯邦政府財政優惠”。《國家歷史保護法》還明文規定:對有可能給有重要歷史、建筑、考古和文化意義的建筑物、歷史文化區和其他遺址造成影響的開發建造活動實行限制。
意大利:無奈發出“退遺”呼聲
據統計,西方文明中最有代表性的古跡大約有60%至70%集中在意大利。截至目前,意大利仍是全世界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共擁有49處自然和文化遺產地。但近年來,由于不堪盛名之下的游客壓力,為了對文化遺產進行更好的保護,意大利無奈發出“退遺”的呼聲。
2011年,意大利主要古跡保護組織“我們的意大利”警告說,每天多達6萬游客的涌入已經超過了威尼斯的承受能力,威尼斯有“失去自己靈魂的危險”。該組織表示,威尼斯公眾面臨的威脅太嚴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應該考慮將威尼斯從世界遺產名單上劃去。
不過,意大利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也算是可圈可點,中央政府每年用于文物保護的經費占整個國家財政預算的1%到2%,各大區和市政府也對文物保護進行撥款,此外,還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框架下的法定援助。
由于國內文化遺產數量眾多,單憑政府力量難以滿足資金需求,意大利政府采取多種手段發動社會力量和公眾參與管理和經營,“領養人”制度就是一例。從1994年起,意大利政府將部分博物館、古跡、遺址等逐步租讓給私人資本管理,但國家仍掌握其所有權、開發權和監督保護權,重要的人事任免、票價、開放時間也都由政府的文化遺產部決定。“領養人”制度不僅使遺產有了固定的維護人和較穩定的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公眾參與遺產保護的積極性,公眾的自覺保護意識也得以強化。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