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生態理念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
“在城鎮化進程中建設生態城,有助于推進綠色、創新、智慧型城市的發展,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15日開幕的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論壇(萬寧)籌備大會上,外交部歐洲司參贊倪曉京結合哈馬碧濱水新城建設生態城的案例,向與會者推介了自然生態的理念。
倪曉京介紹,外國建設生態城市有三種類型:一類體現人們建設理想化的生態城,實現綠色產業、綠色交通、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和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全覆蓋的決心,代表有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馬斯達爾生態城,位于迪拜機場西南,被稱作世界首座碳中和、零廢棄物的城市。
第二類由老工業區或港區用地轉型而精心打造的生態新區,面積不大,功能相對單一,具有一定程度的實驗性,生態化技術全面而實用,是精致型生態新區的典型,案例如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西面的林茨“日光城”和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南中的哈馬碧濱水新城。
第三類是可控的土地開發、低碳交通引導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可再生能源利用、節能改造與綠色建筑、三廢處理及循環利用等,是優化升級型生態城市的代表,例如巴西南部城市庫里蒂巴、德國西南部城市弗萊堡等。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續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