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對故宮將要辦班的一些小憂慮
近幾日,有媒體報道,在臺北參加“乾隆特展”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將開門辦學,建“故宮學院”。最大限度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除內部各項培訓,面向業界和社會教學。單霽翔對此明確表示,將來故宮的培訓,比如“鑒定培訓”,是大量故宮專家學者把其一生的知識積累拿出來,教給大家如何提升對文物的鑒賞能力、理解能力,而不是直接看“值多少錢”。所有的培訓都基于故宮學院非營利性的特點運營。此外,故宮出版社也已申請到國家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書畫類的資格,建立面向全國書畫學習者的技能培訓與測評系統,中國的書法和繪畫也將像英語、彈鋼琴一樣設置不同的級別,有關考級的相關培訓也有望在故宮學院舉辦。
對故宮,不僅北京人、全國人民乃至華人界大概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宮里出來的”,無論何時何地,在對某人某物進行介紹時,加上這個前綴,立馬高端大氣起來。但令人郁悶的是,在去年、前年發生的很多起關于文物鑒定的糾紛中,人們不無驚詫地也看到“宮里出來的專家”的身影。以至于故宮官方發表聲明撕擄這其中的關系,以正視聽。再加上2011年,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哥窯門、瞞報門、屏風門、拍賣門、封口門、古籍門、逃稅門的“十重門”事件,熱愛故宮的人不由得對故宮的任何舉動都倍加關心。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大抵就是如此。
對考級,恐怕很多人、很多家庭都有一部“血淚史”。能分級的要考,不能分級的創造分級也要考。考試就要培訓,培訓就要花錢,花錢就得有學校,有學校就能讓辦班的人賺錢……最后,整個鏈條滾滾開動就能貢獻GDP。當然,處在這條食物鏈最底層的,莫過于辛苦奔波的考級人士——大部分是同學,默默貢獻的是望子成龍的家長們。
所以,對于故宮這么神圣的一個單位,也欲進入“考級界”這件事,人們心生疑竇是情有可原的。雖然新聞中強調了“非營利性培訓”這個概念,但似乎更多是在鑒賞方面。對中國書法繪畫開展考級培訓的消息,故宮方面似乎應該進一步詳加解釋,到底營利不營利?是不是要打造出一個“當代宮廷派館閣體”?另外,國畫和書法,怎么個分級法?誰來決定分級,是不是請宮里的專家先把藏品都按照“英語、彈鋼琴”那樣分出一個樣板來?也讓大家知道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相當于英語幾級、鋼琴幾等。
歸根到底,故宮辦班是好事,但辦分級考試的班似乎并不是當務之急。有消息說,故宮的家底還沒徹底摸清,完整的藏品目錄也沒問世。更有嚇人的傳言說有些珍貴文物在庫房里亟待整理,否則后果堪憂。而另一方面,故宮如何強化安保、應對各階層游客也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這些都比辦班顯得更重要、更緊迫。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北京:600歲紫禁城上演現代燈光秀
每5米一盞紅燈,為紫禁城宮墻籠上一層喜慶的紅色光暈。神武門的匾額被一束光打亮【詳細】
故宮周邊景觀設計統一規劃 將恢復皇城范兒
5月23日,北京東城區前門、體育館路、東華門街道開始對轄區內的多處違建及開墻打洞進行拆除和封堵。【詳細】
故宮修繕“殿試”比拼砌墻術
排磚撂底、背撒、填餡、灌漿……昨天,60名工匠拉開架勢,參加了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瓦作工匠的選拔。在先進行了一天的理論知識筆試后,現場的“小停泥磚絲縫墻砌筑”技能操作(見圖)將成為最終能否入選的“重頭戲”。【詳細】
故宮與東南大學開展古建保護合作
12月4日,故宮博物院與東南大學在江蘇南京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于我國古代建筑價值特色及遺產保護和利用領域的研究與人才培養,進一步促進科學研究創新和科技成果涌現,并擬建立“亞洲木結構建筑研究中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