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鬼城引發的城鎮化迷局
城鎮化需要更健康的城
“要解決當下的’鬼城’現狀,或者避免’鬼城’的出現,地方政府是關鍵,需要因地制宜,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而不是扎堆蓋房子。”吳俊毅稱。
中科院工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表示,任何城市推進城鎮化都要有產業支撐。如果只是去搞城市建設,建了很多樓,但產業沒有培育起來,缺乏就業崗位,人口就很難聚集起來。大中城市經濟結構要多元化,圍繞支柱產業,實現適度多元發展,不能依賴單一行業。
在解決“鬼城”問題上,鄂爾多斯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該地正在調整城市整體經濟結構,希望擺脫對煤炭產業的整體依賴,并極力發展非煤產業,從而帶動整個城市經濟結構的完善,以此拉動城市就業與人口內遷。不過在短期內,我們還無法看到調整的效果。
鄂爾多斯是典型的資源主導型經濟結構的城市,其新的經濟增長點--非煤經濟需要一個較長的培育周期,而其煤炭業發展卻正處于一個快速增長期,新舊兩個經濟增長點的發展速度不一,兩者差距會逐漸拉大并造成不平衡,故而其經濟發展受制于煤炭開發的狀況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都是無法改變的。
但為了發展非煤經濟,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兩級政府也使出了渾身解數,出臺了諸多政策,如以資源換項目。按照鄂爾多斯政府的計劃,到2017年實現非煤產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為此,該市大力招商引資,正在培養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園區和大型企業。
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規劃與管理系主任葉裕民指出,城市需要多元化發展,一是產業結構的多元化,二是企業結構的多元化。一定要培育大量結構多樣、經營靈活的小微企業,增加城市抗危機的彈性。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要注意適時培育替代產業。特別是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型城市,這些地方的產業發展到一定時候要不斷培育新型產業,而不能只是在原有產業上做文章。
除了厘清產業特色與發展多元化產業,在建設新城之時,還需要滿足“人”的各種需求。城市化的根本動力是工業化,城鄉人口隨著工業化進程發展進行有序變化;城市化的核心,不應該僅僅是土地的城市化,而應該是人的城市化,只有能夠持續增加就業和收入才能讓人真正融入城市,只有市民真正具備了城市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才能可持續發展。“人為造城”在本質上是不尊重城市化規律的急功近利,所以效果也就往往難如人意。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近日發布《2013中國人類發展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城鎮人口總數將超過10億人;城市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將達75%。
因此也有一些房地產專家對“鬼城”的現狀并不擔憂,他們認為,時間能夠證明一切。城鎮化是一個階段性進程,所謂的“鬼城”只是這一進程中的暫時現象,因為一座新城的形成需要一個周期。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