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帶來綠色機遇
3、以循環產業為支撐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
2010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為4260美元,首次由“下中等收入”經濟體轉變為“上中等收入”經濟體。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51.27%,城鎮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這兩個“首次”意義重大,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標志著我國開始由“鄉村中國”向“城市中國”轉變。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占斌表示,新型城鎮化主要應該表現為“六新”,即新核心、新理念、新動力、新方式、新格局、新重點,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發展見物不見人的弊端,逐漸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和城鎮內部因體制造成的機會、權利等不平等狀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新型城鎮化是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推進中國持續發展的主導模式,生態文明與城鎮化的結合將形成新型城鎮建設的高潮。
資源循環利用,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化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將會有1000萬人口轉移到城市,按照每人住房面積30平方米,每年需新增3億平方米的住宅,每平方米住房建設約需1噸鋼筋混凝土、0.54平方米石膏板、5公斤粉刷石膏,也就是說城鎮化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將有3億噸鋼筋混凝土、1.62億平方米石膏板、150萬噸粉刷石膏需求。
按照上述核算標準,中國城鎮化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需要110億噸鋼筋混凝土、60億平方米石膏板、5550萬噸粉刷石膏,折合成目前市場價格,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為城鎮化建設僅提供建材產品創造的經濟價值就將超過5400億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秘書長王吉位表示,資源循環利用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有效手段,資源循環利用還有利于解決城鎮化建設中的社會就業問題。王吉位透露,2012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直接創造就業崗位150萬個,間接創造就業崗位1000萬個,成為解決日益嚴重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重要出路。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循環產業發展路徑,還應以循環型消費模式為動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根據廢棄物循環利用和最終處置的需求帶動綠色產品開發和綠色產業的發展,倡導中國特色的適度物質消費和豐富的精神追求相結合的生活方式,讓人們養成健康綠色的習慣,低碳居家,低碳消費,低碳出行,將資源節約保護意識融入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推動城市綠色消費體系的發展。
編輯:zhi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