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帶來綠色機遇
2、新型城鎮化中國未來的經濟引擎
1996年以來,我國城鎮化加速發展的特征十分明顯。“九五”至“十一五”期間,城鎮化率年均分別遞增1.43、1.35和1.39個百分點,遠高于“六五”至“八五”期間城鎮化率遞增幅度。
聯合國2012年4月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指出,從2011年到2050年,世界城鎮人口將從現在的36.3億增加到62.5億,城市化率由52.08%提高到67.13%,其中較發達地區將提高到86.26%,欠發達地區也將提高到64.08%。
“新型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的經濟引擎,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中長期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在論壇發言中表示,我國宏觀經濟目前仍處在爬坡過坎階段,但并不缺乏增長動力,包括改革紅利在內的四股力量支撐宏觀經濟總體向好。邱曉華認為,上海自貿區建設是改革開放紅利的最新表現。除此以外,新型城鎮化帶來的轉型升級活力、穩增長政策托底和國際經濟環境的復蘇,這四股力量支撐宏觀經濟總體向好。
不過,呂克勤指出了過去城鎮化建設中的“歷史”環境問題,如粗放的“大拆大建”、“高樓大廈”,簡單的城市規模擴大,缺乏系統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簡單的人口集中,城鎮化過程中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沒有城市化;土地財政的誘惑,GDP至上的政績觀,為發展工業而強征農田和強制拆遷現象屢見不鮮,矛盾凸顯;環保基礎設施不配套,致使大氣、水、土壤等污染加劇;忽視自然資源和環境承載力的發展模式等。
“新型城鎮化將主要在中西部等10個城市群建立,這將帶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以縣為中心,農村新社區建設帶來的中小城鎮群效應也將是下階段新型城鎮化過程的重點。”邱曉華指出,與以往一味追求速度的城鎮化進程不同,新型城鎮化將更關注產業支撐、市政設施、人居環境構造和政府管理創新。
編輯:zhi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