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規劃將出臺 背井離鄉還是擁抱希望?
中國的城鎮化發展規劃將在年內出臺。督促這一規劃出臺的基點是:城鎮化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的支撐點。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已經表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某一節點時,城鎮化步伐會明顯加快,而我國已經處於這樣的節點上。它將引發整個國家的人口居住結構的明顯變化,無論是農村人還是城市人,都將在這一困難與機遇并存的變遷中做出合適的選擇。
是背井離鄉還是擁抱希望?
老年人留守故園年輕人奮斗他鄉
農歷八月中旬的張家口壩上地區,天氣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濃涼,尤其是在午后,陽光明晃晃地灑下來,暖暖的,讓人格外愜意。
9月17日下午,張家口張北縣城西南方向,一個比較偏僻的叫做黑土溝的村莊里,我們嗅到了泥土的芳香。與中秋節前城市街道上、商場里熙熙攘攘的情景不同,這里顯得格外寧靜、安謐,真正一個世外桃源。
66歲的張占山正在地里起土豆,老伴跟在后面,一個個撿到筐里,再后面是一輛毛驢拉的車,這是農村常見的運輸工具。“兒子兒媳兩年前就到張北縣城住了,孫子孫女要上學,這里的學校不太好。”他一鍬一鍬剜著土豆,和我們說著家里的事。他的腿疼已經有幾年了,種的地也比過去少了。年紀大了,也只能守著這個村莊和這些土地了。
他的老伴接過話:“兒子在縣城打工,房子也買了,花了20來萬。平時學電焊,也打打其他工。”
張占山告訴我們,他家今年種了20多畝地,老倆口的吃穿是不愁了。過去需要交農業稅、任務糧,“現在,種糧食有補貼,還有低保、勞保。要不是兒子那二十萬買房款,我們沒啥發愁的了,種的糧食根本吃不了”。正在山坡上收攏?麥的靳占海下來了。他今年60歲了,種了26畝地,有?麥、土豆,還有些油料作物主要賣錢補貼家里零花。
兒子去北京已經四五年了。“挺好的,他們在北京制作廣告牌子,一家三口都去了,孫子已經在那里上幼兒園了。”說起這些,他滿是自豪:“兒子兒媳從技校畢業就去北京發展了,平時忙回不來,過年過節能回來看看。現在雖說是租的房子,那也比村里強多了。咱也不缺錢,不指望他們。他們在大城市不容易,做啥都得本錢。”
他憨厚的一笑:“今年種的?麥、土豆差不多都準備賣了,老倆口吃不了多少。”
年輕的村支書是2011年底來的。他告訴記者,他們村全村在冊人口500多,也就有不到一半還留守村里。“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有一些殘疾人。60歲左右的人是村里的主要勞動力,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外打工,多數已經在打工的城市安家了,除了過年過節基本不再回村了。”
村里的路也基本修通了,一排一排的磚房,多數門窗都砌上了。少了人口,村莊顯得寂靜而安詳。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造城運動”也是一種城鎮化欠賬
面對因過分追求城鎮化而帶來的繁華與破爛齊飛后遺癥,一些地方的對策明顯有些遲鈍,甚至到了相當被動的局面。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問題,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決策偏離了正確軌道。【詳細】
河南省以載體建設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不斷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
專題丨特色小鎮,究竟該如何建?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它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