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辛店生態城:“共生”成生態城市真內涵
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主辦的“生態城市中國行”日前走進了北京園博園·長辛店生態城。作為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申報單位,長辛店生態城接受了有“中國最苛刻生態評委”之稱的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領銜的專家團的考核引發業界關注。據悉,生態城市中國行系列活動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倡導,自2009年開展以來,先后在唐山、長沙、昆山、重慶成功舉辦。
長辛店生態城位于北京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包括長辛店北部生態居住區,中關村豐臺科技園西區。作為北京首個低碳社區示范項目,其遵循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注重生態環境、產業、文化和家園的有機融合,從而實現了區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應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區域已相繼新建綠化郊游公園11個,完成平原造林1.6萬多公頃,全區林木綠化率、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9%和44%,人均公共綠地達13平方米,全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比例達到73%。
生態城市的內涵其實是為了讓城市與自然和諧相處。仇保興認為,“共生”是未來城市規劃的新理念。生態城市規劃的核心是共生,抓不住這個核心,生態城市規劃就會偏離,成為“偽生態”。專業人士也表示,共生城市應該是感性和融合的、包容的,是以生態文明為依托的,認清這一點,對規劃建設共生城市具有積極有意義。
“事實上,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的研究2009年才起步,且數據論文少,沒有統一標準。而與投資商萬年基業集團、北京規劃設計院共同接觸北京豐臺長辛店生態城時可以說沒有任何參考標準和資料經驗。”回想當年參與規劃建設這塊土地,英國奧雅納公司規劃總監葉祖達記憶深刻。“2006年,與萬年基業接觸時,其提出有無可能通過低碳與生態手段來做生態城規劃。”葉祖達回憶,鑒于當時全國還沒有所謂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只能按低碳生態方法做。之后與北京規劃設計院、萬年基業共同研究進行的生態城控規在2010年初獲得了北京規劃委的批復和認可。
“即便當時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但在規劃中還是前瞻性地確定了一些重要的低碳生態指標。”葉祖達介紹,比如建筑能源使用減低20%,可再生能源使用達到20%(常規太陽能熱水完全利用僅在4%左右),建筑碳排放較常規的北京建筑減低50%左右,用水節約20%,廢水再利用率達到80%,雨水收集100%等,而這些即使在當下看來也是很高的節能減排標準,事實上在2007年就已經寫進了長辛店生態城的控規文件。
“長辛店生態城控規可說是中國第一個低碳生態城市控規,雖然遇到很多問題,但最終結果很好。”葉祖達自豪地透露,“2008年長辛店生態城規劃方案在香港獲得了年度研究及規劃類別環保建筑大獎;2009年在波蘭斬獲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的年度區域規劃、城市設計杰出獎。”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車生泉: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教授發表題為《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的主題演講。他提出,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生態系統應當是以人為主體【詳細】
塔瓦才?科博凱奇:生態城市景觀方法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著名景觀設計師、泰國LAB景觀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塔瓦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