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園博園:打造“中國園林科普基地”
此外,能源無疑是北京園博園的“動脈”,從最常見的路燈、電動車、電子屏,到游客置身其中的空調系統,它們都需要能源來驅動,而本屆園博會不僅僅停留在解決能源供應這一層面上,更以生態優先、綠色循環理念為先導,成為新技術、新能源合理利用和展示的窗口。
在園博會的主展館里,冷熱電聯供系統能夠將天然氣的利用率提高5%-10%;在主展館門前,風能會被轉化儲存起來供照明使用;在部分服務區和辦公室里,地源熱泵系統取代了傳統的中央空調;在一些門區屋頂上,光伏電板正將太陽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電能……從天空、屋頂到地下,這些項目充分利用了園博會現有的地理和資源條件,經過科學規劃和創新設計,可以說在園博園中實現了能源結構的合理化以及能源利用的最大化,無論是單個項目還是整體建設思路,對于我們建設生態環保型社會都有重要示范意義。
特別是永定塔、主展館和園林博物館作為整個園博會的三大核心,在游覽觀光、展覽展示、論壇交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作為建筑本身,也與一軸、兩景區、三地標、五展園的規劃一同構成集中展示我國園林事業新成就,以及園林藝術全貌和發展的空間。如“生命之源”主展館,通過在冷熱電聯供系統、雨洪利用系統、新型LED顯示系統、風光互補充電系統等七大系統中的各項節能設計上大量應用現代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充分挖掘了公共建筑的節能潛力。主展館參觀流線清晰流暢,并且通過功能的合理組織提供給不同愛好與需求的觀眾多種靈活參觀流線的設計。技術設計上,貫徹了“綠色低碳”的理念,采用多項節能環保技術,力爭降低日后運營費用,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園博會不僅要打造“中國園林科普基地”,而且運用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半導體照明工程、園區三維全景展示管理平臺、古畫三維動態復原、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TD-LTE(業內人士稱為“準4G標準”)等新技術,也成為閃耀在園博園中的科技亮點。
計算機交互技術的迅速發展,引發了媒體技術的變革,從近幾屆園博會的展示技術變化來看,新媒體技術的展示方式越來越多地被應用,開始替代以實物為主要載體的傳統展示方式。園博會科技成果展的眾多成果通過虛擬成像、視頻與互動感應裝置呈現出來,使參觀活動集沉浸感、互動體驗和娛樂性于一身。
在主展館,一幅元代《盧溝運筏圖》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此圖堪稱《清明上河圖》的姊妹篇,它利用了3D等高新技術相結合,使用數字科技讓圖像動起來。圖中心是一座11孔橋,橋欄頂端都雕刻著幼獅,橋下木筏順流而下,岸邊還有許多木材正等待捆扎成筏,兩岸店鋪林立,橋上、路上行人、車馬往來不絕,畫面技術讓人稱贊不已。
在門票防偽技術方面,采用了特種新型防偽技術及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通過此“包裝”的園博會門票,不僅可以讓游客簡單地辨認門票的真假,而且游客還可以手持門票自助進園,在大幅度減少檢票人員數量的同時,輕松滿足每天18萬的客流快速通過的需求。
在科技技術展示方案中,為了展現整個園區的壯觀場景,三維全景展示管理平臺應用而生,它是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的一個全三維的數字園區,能夠為園博會提供一種全新的立體展示方式。
作為北京園博會創新項目之一,4G技術也是了解園博會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而在眾多創新成果和創意理念當中,TD-LTE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毫無懸念地將成為“科技園博”的一大亮點。據介紹,在園博會上將第一次展示第四代TD-LTE移動通訊技術。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演示網將凸顯TD-LTE“無線、寬帶、移動”的特性,借助園博會的舞臺,展示我國主導的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水平。
科普活動豐富多彩
2013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特別選擇了在園林景色優美、建筑節能低碳的園博園舉行,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主題憑添雅意。
自北京園博會開幕以來,其生態建設實踐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多項科普主題活動都選擇在這里舉辦。
今年北京市的世界環境日活動就在北京園博園啟動,除北京環保監測中心的專家為大家進行科普講座外,同期啟動的“牽手藍天你我同行”環保攝影比賽也在這里開始了本屆攝影比賽的第一次采風活動,來自社會各屆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紛紛在園博園尋找環保亮點。
7月23日,快樂暑假,探秘園博——打開《園博園百科全書》活動在園博園啟動掀起園博暑期科普熱潮。在兩個月時間內,北京園博會為青少年開設了多堂“公益課堂”,挖掘園博園內科技、人文、園林、環保等教育資源,邀請專業教師、科普專家入園,聯手推出“打開《園博園百科全書》”暑期系列公益活動。并根據建筑學、園林學、航空、動植物、藝術、生態系統、能源工程、科技等章節的內容確定了行走路線,在專家的指導下開設園林學、建筑學、航空、動植物、藝術、生態系統、能源工程、科技生活八個章節課程,讓學生在游玩中學習,做到真正的“寓教于樂”,培養青少年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8月8日,由北京市發改委主辦、北京市科協和北京科技報社承辦的“綠色北京低碳到底”北京市民科普益智電子競技活動也選擇了北京園博園啟動,并在決賽之前的每個周末都在園博進行現場答題活動。活動設置了科普知識答題的環節。參與者必須首先了解綠色出行、生態環保、節約糧食等十個方面的科普知識后方能參與答題。北京園博園的生態實踐為這項市民積極參與的賽事增加了“實景答題”的科普互動環節。
北京園博園的生態美景本身也成為吸引市民學習科學、了解科學的“天然大課堂”。不久前,白鷺“落戶”園博湖,引來不少游人觀鳥、拍照,園博園組委會聯手有關單位還專門組織鳥類專家、環境專家共同實地觀測,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白鷺聚集成因,也從側面證明園博景觀的生態效果。
近日,京版大黃鴨進駐園博更是掀起新一輪科普熱潮。京版大黃鴨與此前的港版大黃鴨相比,除了尺寸不同之外,引起的社會反響也有差異。京版大黃鴨引發了不少媒體和市民從科學的角度探討大黃鴨的材質、漂浮、保存、充氣等各方面的科學原理。把一個設計藝術的經典產品成功轉化成了科普契機。
降低社會經濟系統對環境的損害,構建生態文明與和諧社會,既是國家戰略,也是對每個公民的要求,而這其中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園博會恰恰是一個展示綠色科技的窗口,讓更多人感受科技之美;也讓綠色環保的理念,從這里播撒出去。2013年園博園為北京市民提供了一處最佳的科普觀賞“基地”。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