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城市綠化的"美麗"基礎
今年我國南方一些地方遭遇罕見酷暑,城市園林綠化養護遇到極大挑戰。一些城市雖然動員各種力量,掀起了抗旱保綠“戰役”,綠化樹木卻還是大量枯死,多年綠化的心血付之東流。不只是今年,還有前年和去年的大風,北京和上海倒伏樹木超過萬株,深圳等沿海城市損失更為慘重。心痛之余,很多人也在反思一個問題:城市植物為何顯得越來越脆弱?
想回答這個問題,要先仔細分析是哪些植物經不起嚴寒酷暑、狂風暴雨。從公開報道信息看,死亡最多的是邊緣植物及抗性差的植物,像北京的雪松、長江以北的棕櫚等;其次是密植的花灌木,大樹、老樹等;還有就是養護管理不夠的植物,像由于土質等原因扎根不深的柳樹、楊樹,及生長勢不強的樹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生長是需要時間的,出現這種狀況,綠化不得不推倒重來,前人種樹,后人難以乘涼,是非常可惜的。
用一個共同特點來概括這類樹木,就是生長不夠茁壯,像人體質弱一樣,對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免疫力”差。應該說,樹木暴露在各種氣候條件下,要接受風吹雨淋的考驗,“健康”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城市里的樹木,還要“忍受”汽車尾氣及其他人為因素的侵擾,生長環境更為惡劣。但在很多城市綠化中,植物健康問題往往有意無意被忽略了。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除了投資不足、追求速成等原因外,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一些地方過于追求“美麗”所導致的。
嫌胸徑10厘米的樹木不夠氣派,就種30厘米以上的大樹古樹,而不管前者正值“壯年”,生長正旺,后者已“垂垂老矣”,被迫“帶病上崗”。鄉土樹種抗性強,長勢好,但又嫌不夠“洋氣”,于是不管當地實際氣候條件,大量種植外來樹種,追求“四季常綠”。還有的嫌喬木太單調,就大量種植色彩鮮艷的花灌木,而且是密植。漂亮是漂亮了,一場酷暑、幾陣狂風就讓這種美麗付出慘痛代價。違反自然規律的行為是遲早要受到大自然懲罰的。
其實“美麗”沒有絕對標準,一些人眼中的美景另一些人可能并不“感冒”,像被人詬病的“一任領導換一種樹”就是例證。還有行業曾出現過的“草坪風”、“歐陸風”等,現在也成為笑談了。但樹木的健康是有標準的,有各種指標可檢測。生態正成為世界潮流,與其花高價追求所謂的“美麗”,不如踏踏實實把樹選好、種好、管好,讓茁壯的大樹為城市撐起綠色大傘,為人們營造生態、和諧的休憩、居住環境。
談到健康,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說人生的各個要素:金錢、地位、財富、事業等都是“0”,只有身體健康才是“1”。失去健康,就全是“0”,就失去了一切。城市綠化也是這樣,植物健康是基礎,離開這個基礎談美麗,美麗也是曇花一現,勞民傷財。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