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成百合種球實現規模擴繁
今年3月起,云南融成生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在楚雄市子午鎮投資2700萬元建設國產百合種球機械化標準化育種擴繁基地,目前已階段建成200畝基地,下種百合籽球約700萬粒。
據該公司總經理李志介紹,公司6年內的發展目標是種植規模達到1000畝,屆時年產百合商品種球1000萬粒以上,可滿足省內10%的百合商品種球需求,減少對進口種球依賴。
隨著國內市場對高檔花卉的需求增加,培育高品質花卉的原種需求也在增加。但由于我國百合種球生產培植滯后,因此目前種植用種球依然依賴國外進口。云南是花卉生產大省,每年進口百合種球高達8000萬粒。高昂的成本和售后服務得不到有效保障迫使不少花農購買價格便宜但種性退化、病毒率較高的二代球。“國產百合種球機械化、標準化育種擴繁能夠提高商品種球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改善和提高百合切花生產者的種植技術和經濟效益。”李志說。
據了解,2006年該公司通過參與承擔荷蘭政府發展合作部(EVD)對華新興市場合作項目,與荷蘭VANDENBOS國際花卉種球公司合作進行為期5年的本地化百合生產項目,同時進行《溫帶球根花卉及熱帶花卉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種球繁育體系及《云南省2007年度產業扶貧———球根花種球繁育基地建設項目》等課題,基本完成了對荷蘭百合種球培育、加工處理的技術引進及本土化。目前公司依托荷蘭VANDENBOS公司和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所的技術支持,在楚雄和安寧的400畝基地上配置專用拖拉機、播種機、移動式灌溉設備、農藥噴灑機、化肥播撒機、收獲設備等現代化農業設備,同時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方式帶動200多戶花農開展百合種球擴繁200多畝。2012年公司及花農擴繁生產的百合商品種球達500萬粒。
李志告訴記者:“該育種擴繁基地十分注重生態保護,特別強調了輪作措施,目的就是合理長久地利用土地資源,使項目能持久地發展。同時融成將嚴格配方施肥施藥,避免土壤板結,并充分利用水資源,農藥化肥嚴格合法地使用,從而實現良性發展。”
據了解,該育種擴繁基地將跟蹤國內外百合種球生產的發展態勢,加快國產百合種球自繁生產能力。基地把公司引進、消化吸收的荷蘭百合種球、剝鱗片擴繁、籽球繁種種植的技術本土化,形成從培育籽球開始,完整配套百合的種球生產技術鏈。“通過該基地的建設,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產品成本,最終讓利于切花種植戶,改善云南切花的競爭力。同時通過基地的建設將解決當地農村剩余勞力近300人,實現本地化就業,種植農戶可實現每畝增收3000元左右。”李志說。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